小说吧

第8章 回炉再造新生,书院得遇显贵 (第1/7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的进一步延伸。随着唐中央政权的覆灭,唐时的各藩镇节度使纷纷拥兵自立为王,逐渐形成了多个地方政权同时并存,又相互攻伐的“常态”。

失去中央节制的各地政权为了稳持权柄或扩大地盘,愈加看重眼前的军事实力而忽视对人才教育的持久投入,加上名存实亡的科举制度,各地原有的官办书院多被缩小规模或裁减,基本失去了选材用能的基本作用。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历来都是读书人忘我求知的巨大动力。

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科举制度渐消,各地县考、州试成了鸡肋般的存在,文人士子求学的积极性受到了根本性的打击。既迫于生计又仕途渺茫的青年才俊们不再追求文华于世的洒脱,更务实于钱财,毕竟眼前填饱肚子更重要。

师不教,子不学,五代十国时期常被后世史家称作是封建官办教育的黑暗年代。

荆南之地虽相对平和,但毕竟于中原中心,勤兵备战仍是必要之举。荆南虽物产丰富但地域狭小,倾力于兴军武之后能给教育拿出用的资源聊胜于无,因此官办书院也仅存集贤书院一所。

正所谓“奇货可居”,书院有限的招生名额不可能面向广大百姓,安排官宦、世家子弟进学尚力有不逮。当然也有巨富商贾为培养族中子弟花钱将人弄进书院,书院也不阻拦,毕竟能有些创收。不过这类 “商子”常会遭到官后代、士家子们的鄙夷,毕竟士农工商中商排在最末。

偶也有官绅举荐的学识出众的贫寒学子到书院求学,但因为束修(学费)昂贵,大多读不到毕业便会弃学。好在只要进了书院便有了“生徒”的声名,即便是肄业再谋个账房或是管事的活计也很有竞争力,所以即使再拮据的学子也会坚持在书院读上一年半载,在学业之余以代人抄书、写信或是商铺中做短工凑学费。

贫穷的人总是处于社会底层的现实,即使在象牙塔里也不会有例外。于是,商子也有了用来鄙夷的对象。

武家虽是官绅,但毕竟是外来户,再说武父的官职不高,为让武进能进书院求学花了不少气力。看着武父一连多日为他上学的事出去跑关系,武进心中既不忍,也有些舍不得送出去的那些钱财。才找了机会说很喜欢在家自学,就被武父训斥是“不求上进”,面对极少发火的武父,武进也一时无语。

前世是范科时父母是小商贩,整日早出晚归忙着赚钱养家,没有精力更没有财力为他的学习找关系、跑门路。学校又离家很远,只能把他寄养在并不喜欢他的舅舅家,让他早早学会了看人脸色。上一世没有条件,没想这辈子能享受到从未指望过的拼爹待遇,如何都是高兴的。

在一边学医,一边习武中,转眼已到了入学的前一夜,对学校生活早已陌生的武进辗转难眠。一大早,被母亲喊起来准备行装时武进还在迷糊,只好趁路上时间靠着马车厢板休息。

靠在另一边的武父睡得香甜,是因为宿醉未醒的缘故。看着这一年多来为他忙前跑后的中年男人,鬓角上已经有了点点白霜。这也就是亲爹,除了他和进妈还有谁能如此为他操持。

无论在哪朝或哪国,封建时期女子的社会地位相较男子总是卑微。

虽然母亲张氏家世显赫,但自进了武家的门便如同其他人妇一样,小心翼翼地伺候着长辈、丈夫,生怕行错踏错。多年没有子嗣,让张氏在人前抬不起头,在家中就更加小心,成了当家主母也担忧因此被夫家休妻。

在多年后得了儿子,张氏才算真的有当家主母的地位。都说母凭子贵,自从三代单传的独苗儿子武进出生,武父才一改以往对她视若不见的态度,对娘俩疼爱有加。尽管有这段经历,十多年没有子女也未合离或纳妾,本身就已经说明武氏夫妻的感情基础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王牌悍妃,萌夫养成 我在战国当间谍 毒医丑妃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北宋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