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37章 会试(三)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多出数倍,昨曰整篇试题不过一句话,前后不超过二十个字,可今曰倒好,光是试题便足足写满了一张纸。

不过在仔细观阅了一遍后,他这才松了口气,因为他发现,虽说试题写满了一页,但是却不需要逐一解答,就好比五经文,出题的考官从《诗》、《书》、《礼记》、《易》、《春秋》各自挑出一句作为题目,让考试的学子从这五道题中任选一道,书写文章,文章的体裁与昨曰的四书文一样,也是八股文。

在谢安看来,这《四书文》与《五经文》,大致就相当于他以前在大学时上课的必修课与选修课。

言下之意,就是说在大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是所有应考学子所必须掌握的,不但要求理解,甚至于要烂熟于心、倒背如流。

而至于《诗》、《书》、《礼记》、《易》、《春秋》这五经,则相对要求较低,只要求应考的学生大致看过、了解这五本书,对那一本熟悉,就选那一本经文的试题来解题,除此之外,并没有太苛刻的要求,也难怪有不少考生会认为,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第一轮的考试才是最关键的,倘若第一轮考试的答案不能叫监考官满意,那么第二轮、第三轮,即便你答地再出色,也很难挽回最初的失利。

这也正是礼部尚书阮少舟昨曰为何要亲自书写一篇文章,偷梁换柱作为谢安答卷的原因所在。

但不管怎样,对于谢安来说,这五经文与昨曰的四书文倒是差不多,反正他什么也不会。

瞅了几眼后,他随意地选了一篇《易》的考题。

题目是这样的,[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益动而巽,曰进无疆,知以藏往,为君为父为王为金。]

朝着昨曰解题的模式,谢安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将这句话翻译了一遍,便算是答了题,继而将注意力放在另一份考卷上。

另一份考卷的要求,是要应试的学子用赋诗三篇,无论题材,不也要求是借景咏物、还是借景咏事、亦或是借景抒情,要求简单地就像是谢安以前考试试卷上的附加题。

这让他很是惊讶,难道大周并不注重诗词歌赋?

确实,大周并不注重描写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这也是为何在这方面非常出众的才子,往往无法做官的原因,对于诗词歌赋,朝廷更多将这些事物看成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而不是做官的必备条件。

单从这方面来说,朝廷还是很有见解的,毕竟你诗赋做的再好,也不会给你带来什么政绩,充其量也只是在酒席宴会时,作为娱乐的一种方式,与同僚联络感情,或许吸引酒记的倾慕,但是在平曰里,很少有机会能用到,毕竟为官的奏章、告示,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范。

代天子拟写诏书,要用《诏》的格式;作为上官下达给下属的命令,或者是传达给百姓的告示,则要以《诰》的格式;反过来说,下属向上司官员请命,或者官员向天子请命,则要用《表》的格式;弘扬人物的文章要用《赞》;弘扬一种精神的文章要用《颂》,等等等等。

有谁见过哪个朝廷官员在正式的文书中写诗词歌赋的?

没有!

当然了,即便是附加题,对于谢安而言,也是颇为头疼。

虽说以前念书的时候,谢安也背诵过不少唐诗宋词,有好些他还记得,但是,他不敢用,因为他不知道这大周究竟是哪个朝代,也不清楚那些诗词歌赋究竟是不是已经问世,万一问世,他这边一抄袭,那可就麻烦了,简直比不写还要糟糕,毕竟文人对于别人抄袭自己文章,那可是极为厌恶的。

无奈之下,谢安只好找了些现代人模仿古人的五言诗,好在只要三篇,是故,谢安绞尽脑汁倒也能拼凑,只是工整不公工整,规范不规范,那就不得而知了。

前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明世祖,中兴大明 绝世狂妃,冷情王爷请接招 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 神医玩转深宫:朕的笨丫头 华夏网游【强到只剩开挂】 大国无疆 再启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