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三百一十章 论农事而言天下 迷雾重重显踪影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微臣于地方之时,多见农人疾苦,外有百姓耕种不易,每岁收成欠佳,挨饿之事,司空见惯,更多百姓之间,都是吃了上顿饭,但没有下顿饭。

然自太祖皇帝开始,西洋之地,如红薯,玉米,土豆,早有传入,太祖是故行做推广。

至于今日,随着人口增加,其中粮荒之事,不减少反增!

微臣是故于地方走访,最终发现了其中根本之原因……”

贾峥的这番话,一下子就将昌元帝的心神,给勾了起来。

这些日子,地方之奏报事上,多数都是关于朝廷拨款,以接济粮食缺少而爆发的粮荒之事。

但于天下太平日久之下,人口的增加,乃是必然,而人一多,以往的土地有限,加上产量之低,自会时常爆发粮食问题。

大顺立国百年之久,总体也安稳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一些矛盾之积累下,正逐渐形成现实,并开始威胁到李家的统治!

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需要解决的粮食问题。

粮食作为百姓生活之基础所需,内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到了灾荒之时,有了粮食就有了一切,甚至地方借此,鼓动乡民生事,都不是问题。

同样地,不能解决好大顺天下的万万张嘴,朝廷就会出现大的裂痕,若是以地方之动扩大化,那将演变成为全天下的危机。

也正是因此,昌元帝从登基以来,一边削减勋贵势力,一边加强地方控制,并主抓粮食生产诸事。

现在听到贾峥说到粮产,昌元帝去除其他所思,一下子就聚精会神起来,朗声问道:“关乎其中事,子安有何研究发现?”

贾峥道:“微臣经过走访,且是看出,一如汉中之地,粮食产量,连年以来,居低不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育种,其二就在于肥料事上!”

种子能决定亩产的上限,但肥料才是作物能够高产的决定性因素。

而如当下的红薯,玉米,可没有后世那么壮硕,都显得很小,完全不够农人食用之。

这其中,肥料在贾峥看去,最为关键。

从古至今,关于务农,特别是农人自制造肥料事上,古人本多有总结。

但是,这、此中一切,只是适用于地方乡绅大户,寻常百姓,一家两口人,要供养很多张嘴,又如何去行堆肥诸事。

只有“化肥”这个大杀器出来,才能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

而化肥之生产,同化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其中,合成氨技术的成功,才正式开启了化肥时代。

当然,面对昌元帝,不能讲的那么细致,关于化学事上,大顺天子也不一定会去重视,作为国朝之主,则是最终的结果,能给朝廷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原来如此!那子安在此种子和肥料事上,莫非有了独道之发现?”

昌元帝坐直了身体,语气不如方才那样飘忽严肃了,此间之所为,显然认真感兴趣起来。

见昌元帝如此,贾峥缓缓舒了一口气,回道:“圣上明见,当如户部之属,也应知道育种之事。于此,微臣一个半月前,于汉中之地,正有择一些好地良田,而为试验田,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行做处置记录,此正是挑选育种之准备。于饱满之如玉米,小麦,水稻,可通过杂交之法,而行孕育变异之大种……”

贾峥努力将自己所言,说的通俗一些。

其中事情,正如他给昌元帝现在说的一样,乃是交给曹明中,具体负责。

粮食种子,如何通过杂交之技术,以挑选耐旱,且可高产之物,是一个缓慢的工作,这个工作,若是做成功了,并行推广,势必会造福天下!

而关于具体如何行为,以提高成功率,方才之前,需要他所请的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小公爷 被赶出家门后,我考上了文武状元 玩转明末 极品假太监 拜占庭:从丝路杀出的骑砍佣兵 李钊的古代生活 红楼一梦雪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