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杨家烧锅七十一 (第1/8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七十一

庄稼人的劳作,都是按照节气安排的,到了什么节气干什么活儿。拿老秋打场来说吧,必须立冬以后。因为这个节气的天才刹冷,地冻住不再开化,天上下的雪也能存住。地动硬了,磙子压上去,才不能把粮食压到土里。放在屋外的一桶水,一夜之间能见到厚厚一层冰,也就到了打场的时节。

其它季节种地的时候,人们都分散到地里,看不见多少人。顶多是路上遇见,或者是地邻见面打个招呼。再不然是歇气儿的时候,三、两个人凑到地头,抽上一袋烟,聊聊庄稼、聊聊天气、聊聊农活。可到了打场则不然,打场和砌墙垒垛是一样的,那场面叫一个热闹。大户人家可能自己一个场院,自己有长工,自己干自己的。小家小户的大多数都是几家、十几家集中在一个场院。然后亲戚朋友互相帮工,轮流给各家打场。粮食一进场院,场院立刻热闹起来,吆喝牲口的声音、联替1击打豆荚的声音、庄稼人说说笑笑的声音混杂在一起。特别今年是个好年头,如果不是兵荒马乱,连要饭花子都能吃得肚皮溜圆。丰收了,不管粮食能卖多少钱,起码到下一年,孩大老小能有饭吃,不再挨饿。干活的时候,心情也格外的好,免不了放声唱两段小曲,说上几句厘戏话。到晚上住工,也会去烧锅打上斤酒,拣两块豆腐。条件好的杀只鹅,美美地吃上一顿。【注释】1联替:地方称呼;一种农具,用来击打粮食。有地方称联枷。

打下了粮食,挑成色好的,先把地租交了,租子是踏不下的。早晚都要给,不如干脆直接从场院送到东家家里,还省得往家里折腾。再者说,即使拉到家里放一段时间,也不长秤反而还掉秤。当然,东家也愿意佃农们早点交租,收到自己粮仓里,心里才踏实,俗话说:一吊赊欠不如八百现。

杨老太太真的很守信用,收租一开始,她穿戴严实,掐着她的小烟袋,守在粮仓前。按照原来的账目,与前来交租的佃户重新核算租子,一般都是按三成半收,极个别的有三成或四成的。为收租的事儿,七老爷跟老娘咯叽1了两次,也没奏效。老太太坚持老规矩,寸步不让。七老爷拿老太太也没辙,只好放任不管。反正现在爱好看小牌、打天九,索性天天出去玩,收租的事儿由杨义做了。【注释】1咯叽:方言;反复的商量、请示。

杨仁也没有敢忤逆老太太的意愿,把豆腐坊外间的两铺大炕重新盘一次,窗户该堵的堵上,墙该抹的抹。天一冷,花子们陆陆续续地上来了。老太太还是有点不放心,把白淑珍找来,让她帮助照顾那些可怜人。老太太拿白淑珍不当儿媳妇,而是干闺女一样,娘俩还挺合得来。白淑珍的为人,老太太还是十分信得过。让白淑珍天天去伙上,找儿子杨义,按人数领粮食,并吩咐一定要让花子们吃饱,想办法给弄些咸菜、汤,过年过节或者偶尔改善一下。了了心愿,老太太每天和孙子、孙女玩玩,或者烧香念佛。

因为收留要饭花子,当初杨宗在的时候不赞成。到了七老爷掌家,心里也不同意。如果不是老太太坚持,他早把那大炕扒掉,改成仓库了。现在家里的事情,基本都是他说了算,虽然几次盘算着要动手,但思考再三迟迟没有行动。一是老太太还在,怕她闹起来,万一搞个宫廷换帝,他当家人的位子也坐不稳,毕竟老太太在家里的威望没人能比。除了他们这一支,其它的几支都对老太太是唯命是从。二是他也是听杨仁的劝。七老爷为了稳固自己的位子,极力地拉拢杨仁、杨义哥俩。因为他们俩的父亲不在,没有后台,很容易成为自己的人。杨仁知道谁有势力,也甘心听从七老爷地吩咐,极力迎合七老爷的做派。另外,杨仁特有心机,肚子里净是道道,经常给七老爷出一些主意。杨仁劝他的意思是,那些花子可以留着,顶多一年白种一垧、两垧苞米。在外面能够换来一个好名声,更何况发给他们吃的,可以告诉杨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兴亡云烟事 三国之我的系统奖励有些多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寡女悍将 争霸:从小兵开始崛起 崩坏:星穹铁道:我真不是星神!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