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150章 靖康之变的真相(二)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应该说,人类最早的义务教育制度并非出现在1619年的德国,而是在12世纪初北宋政权,赵佶主政时期。

虽然说,与现代的义务教育相比,赵佶创办的官学制度不够健全和广泛,但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种教育理念无疑是文明的曙光,具有超前意识。

赵佶主政的25年间,官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地方上的州县学逐年扩大,中央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生数量累计达到二三十万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

为了提高官学的地位,赵佶还设立了\"养士费\",提高学生的待遇,包括提供免费食宿和津贴,此外,参加过公、私复试的州县学生也一律免除其户役。

这些措施增大了官学的普及力度,让贫苦出身的士子也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大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并且,赵佶的官学制度也为赵耀扩大办学规模,大力推行科学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赵耀心里是清楚的。

然而,办官学是要很多钱的,朝廷的那点预算,刨去官员工资和军队支出,基本就没剩几个子儿了,这钱从哪儿出?

农民太穷了,根本榨不出油水,只能把镰刀对准士大夫阶层。

2、废除恩荫制度

赵佶发现官僚机构臃肿,冗员繁杂,有许多官员吃空饷,光拿钱不干活儿,每年消耗无数的财政预算,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恩荫制度。

宋代的恩荫制度是一种官员子弟继承父辈官职的制度,也被称为“门荫”制度。这种制度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不仅适用于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还扩展到其亲属和门客等。

自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后,为了安抚交出军权的武将,推出了名目繁多的恩荫制度。这不难理解,兵权交给你了不给足好处,谁干啊?肯定反了你丫的!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承天节(每年生日)、南郊(三年一次)奏荫子弟恩例,以及大功以下常选官员的奏荫制度。这些制度使得官员的子弟、亲属和门客等可以凭借父辈的功绩和官位,享受特殊的待遇和特权。

到了真宗时期,朝廷几乎被士大夫完全掌控,为了谋求更多好处,文官们联合起来,放宽了对恩荫的限制,恩荫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出现“恩荫愈滥”的现象。

总的来说,恩荫制度是一种基于封建世袭制度的特殊官僚制度,它不仅限制了官员的选拔渠道,也使得官员的子弟、亲属和门客等享受特殊待遇,资源被少数人垄断,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恩荫制才是主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要祖辈出了个官,七大姑子八大姨都能弄个官做,家族子弟可以轻松保送国子监,分分钟把大G开进故宫,随时可以利用特权敛财和兼并资产,收租收到手软,二十万一斤的茶叶想喝就喝……

老子英雄儿好汉,荣华富贵万代传!

赵佶为了打破这种现象,废除了恩荫制度。

这相当于,把官N代和富N代的仕途财路断了,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对文官集团来说,此仇不共戴天。

废除恩荫制度省了不少钱,只能“节流”,却不能“开源”,于是,赵佶又变着法儿地搞钱来增加预算。

3、推行公田法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检括民田,将民间那些所有权不明的“无主之地”收归公有,重新分配,以此来缓解土地兼并现象,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削弱地方豪强大户的势力。

简单来说,就是查你家里的地契,然后用地契和你实际拥有的土地做比较,把超出地契的土地收为公田,由国家经营和再分配。

公田法在执行过程中,由专门的机构如稻田务、营缮所、西城所等负责。

宣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高武三国:我爹吕布有大帝之资 帝师是个坑 大汉王朝 夏洛特:宿傩模板,奈绪误我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母亲的故事 我的岳父是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