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三百六十七章 慈不掌兵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大定赋税高,主要是内府开支、军费和官员工资,尤其是军费,光中央禁军就有百万,还不算上各地的厢军,资金都是由政府供给。为了拿钱养兵,定政府的税收项目之多,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高额的赋税会让下层人民过得很辛苦,一旦碰上收益不佳的年份,百姓就过去下去了,于是民乱爆发,但是这种民乱是很有地域性的,往往仅限于收益不佳的地区。

朝廷在处理起义军的政策上也是恩威并施,对于义军首领严惩不贷,其他人员会给予安抚,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定廷对于灾民会采取各种安抚措施,比如收编入军,还有就是各种福利院以及政府补助,政府还会协调富人搞慈善资助难民。所以这么一来,大定的起义虽然多,但是分布很散,规模根本动摇不了国家根本,又很快会被政府军剿灭,所以才能在这么紧张的环境下仍然屹立不倒,还能安享盛世繁华。

其次,大定经济发展比较好,民间比较富裕。真正造反的人(趁火打劫的土匪不算)往往是最底层,最受压迫的人,但是这种人对统治结构最没有危险。真正有望成功的起义(也是对统治结构构成危险的阶层)往往需要社会中和中下层的参与。只靠最低层的是没有用的。

冯过便这么和辛弃疾、宗泽这些主战派说过,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总是需要有一个最底层的受压迫的阶层,如果不是一个族群里产生,就会向其他族群发展。很可惜,大定朝廷总体政策是固本,但不健体。如果大定以族群的生存考虑而向外发展,将国内矛盾和最底层阶级外移的话,就一定会富强起来。可惜的是,大定的军力无法支持国战,导致国内矛盾越来越严重。而后是各种招安平抚,陷入恶性循环中难以收拾。

事实上,大定百五十余年,从未暴发大规模的民变。初期最大的王小波民变,并未蔓延出川地;前些年的最大规模的方腊民变,也才占领六个州;最大规模的钟相、杨幺民变,也只是限于洞庭湖一带;至于其他的民变,均可以说是小打小闹、旋起旋灭,至于所谓“替天行道”的“梁山聚义”,更只是一小股民变而已。

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定建国时间短,矛盾还没积累到爆发大起义。

比如东汉建立和黄巾大起义中间间隔了一百六十年,这还是因为东汉是在西汉的基础建立的,并没有经过大破大立,传统利益集团依然根深蒂固。

黄巢起义更是在大昌建国二百六十年才发生。

大定之前是经历了几百年的五代的乱世,人民十分渴望统一和安定,相对来说立国时间比较短,社会矛盾还没积累到总爆发的地步。

其次,就是大定实行的重文轻武的国策,确实起到了安定内部的作用。大定优待士大夫,地主士绅阶级的力量强大,忠诚度高,不会轻易参与到所谓的农民起义中去。没有知识分子的加入,农民起义者天然的局限性导致他们没法扩大成全国性质的起义,逐渐变成了流寇。

农民起义是有明确的纲领和政治目标,以建立政权的形式,反抗当权者,有自己的根据地,有基本政权管理,有健康稳定的税收。以军事斗争胜利的方式,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在人民群众当中建立起威望,然后开科取士,吸引知识分子的大量进入,成为稳固政权的基础管理者。

而流寇则是因为吃不上饭而聚集起来的队伍,他们不一定有改变社会现状的理想,仅仅是为了获得糊口的粮食,或者躲避地主的地租和利息,或者是发生了大的灾害,被迫起来抗争。

这些人一旦获得了粮食,甚至于获得了钱财,得到了女人,很快就会丧失斗争意志,开始寻求起享乐起来。哪怕在敌军围困中,也要自我麻痹,幻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

所以综合起来看,大定的所谓农民起义其实大部分是流寇,这些农民起义者并没有改变现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海贼王之杀戮尖塔 为人拾骨,诸神回避 风雪领主 永历三年 穿进修仙文,替身她把剧情走成修罗场 九幽神主 灵气复苏:冥界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