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四十一
水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不到三天功夫,城里已经进好多水,堤坝并没有决口,应该是渗进来的。在吃早饭的饭桌上,褚爷爷对杨宗说:“孩子,看样子,今年的水可是不小,该做准备了。是走还是留呀,心里得有一个谱。要走就赶紧收拾东西,如果不走,抓紧把怕淹的楞起来。老话讲,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下江可能是不一样,都快进八月了,咋还有这样大的水呢?俺活了七十多岁,头一次见过。俺看这架门不太好,水已经快与大坝平槽,足足涨了有八尺。再涨下去,用不了一天,恐怕就得冒漾1。”【注释】1冒漾:方言;溢出。
现在是民国二年的八月二十八日,阴历七月二十七日。时间过得真快,杨宗、六奶奶已经开了十六年的烧锅。这世间变化得让人眼花缭乱,昨天的事儿还没有弄明白,今天又换新的说法。像三姓的名字,就改来改去的,初来叫三姓副都统,然后改设依兰府,再改依兰县,没过两年又叫依兰分巡兵备道,不过一年又改成东北路道,几个月后为依兰道。变来变去让老百姓迷糊,无奈,老百姓只好自己叫自己的,干脆简单点就叫依兰县,谁管你什么道,什么路的呢。不想朝廷也变了,去年间突然皇帝都没了,说什么共和,连辫子都不让留。老百姓都是磨道上的驴——听呵!官家说咋地就咋地,老百姓想的是,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杨家烧锅也有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杨宗、六奶奶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其它几位老人也相继过世,只剩下褚老爷子。一代新人换旧人,六奶奶又生两个男孩,分别是小十杨树青,小十二杨树春。小五杨树山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大小伙子,一般的活儿都能插上手,干什么事情还都是有板有眼的,不太让大人操心。也许是结合六奶奶和富德业的特点,杨树山心思缜密,遇事有主见。而且心思比较重,记恨一件事,许久不会放下。但在整个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还是很有德行的,品行也很好。小七杨树森十五岁,说是六奶奶的孩子,还不如说是公孙丽秋的孩子。从打断奶以后,几乎是长在丽秋家里,丽秋始终未婚,把小七当成自己的亲侄子,或者说是儿子一样。丽秋溺爱孩子,把小七娇惯得不像样子,他想得到的东西,只要能够卖的、能够做的、能够借的,一定要给他弄到手。为此,六奶奶没少与丽秋拌嘴,大多数都是因为六奶奶心疼丽秋,不忍心叫真而败下阵来。最后导致小七是说一不二,骄横跋扈。有丽秋撑腰,杨宗也拿他无可奈何,只好将就他,哄着劝着念完三年私塾。下学后,帮助家里跑跑外,购买一些东西、送一送货,除此以外就是吃、玩。小十、小十二年纪还小,一个十岁一个八岁,两个孩子的性格比较憨厚、老实,有些随杨宗。有人说:三岁看小,十岁看老。小十上学三、四年,手板没少挨打,字还是认不得几个,吭哧瘪肚地连一篇文章都读不下来。让他最感兴趣的是车马,趁爹娘不注意,赶紧跑出去找公孙大爷坐马车玩。小十二则是胆小怕事,乖得和小绵羊一样,褚老爷子也这样称呼:绵羊,其它的则是公羊、野羊、山羊。他每天放学就呆在家里,从来不和外面的孩子玩耍,有事儿没事儿喜欢跟着他爹。“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老儿子也是杨宗的命根子,天天带在身旁,哪怕是外出谈生意、参加宴会,都要带着他老儿子。小十二天天跟爹进酒坊,从六岁开始,杨宗就教他如何烧酒,如何做酒曲子,他也有模有样地跟着学。
听褚老爷子说要涨水,杨宗也拿不准主意,抬头看看六奶奶。六奶奶瞧见,笑笑说:“你瞅俺干啥?你是掌柜的,你说了算。”
“你可拉倒吧,我啥时候说了算过?我干活还行,你想咋办就咋办,我不管。”杨宗知道自己不能做主,直接交个实底。
六奶奶叹口气埋怨他:“你啥时候能硬撑一点,自己弄出个章程,啥都指望俺。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