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杨家烧锅二 (第1/9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杨小子天一亮就起来了,年前年后家里没有什么大活,铺子歇业后一直没起过早,一般都是要吃饭时,师娘叫他吃饭才起来。冬天农村都是两顿饭,所以,都是太阳一杆子高才起来吃早饭。不是他懒而是太勤快了,头一天睡前,早把活计做完。挑水扫地、铡草喂驴、推碾拉磨、生火劈柴,眼前的活儿,他根本不用师傅师娘吩咐,自己眼睛里就有活儿。正月十五已经过完,昨天师傅觉得身体也舒坦了,他病倒十来天。吃晚饭的时候,师傅说明个儿铺子得开张了。所以,杨小子一大早上便爬起来,也不用师傅吩咐师娘叫起床,有活自己就干了。拿簸箕收一铁锨苞米瓤子,抓一把碎麻秆,先把炉子点上。用火镰生上火,点燃麻秆再加苞米瓤子,烧出红火炭的时候再添木柈子,木柈子都是柳木的,非常耐烧。不一会儿,屋里的热气上来了,打一铜盆水放炉盖上热一热,找块抹布擦起来。

杨小子在赵家已经四年整,今年十六岁,名字叫杨宗。家里人随口叫他小子或小儿,外人叫他杨小子或者小伙计。原来他家是在热河省承德府,父母早亡,五岁的时候跟随哥嫂过活,老嫂比母,对他挺好的,且吃穿不差啥。他们只有兄弟哥两个,哥哥杨安也很痛爱他。父亲死后留下几亩薄田,过着春种秋收男耕女织的生活,农闲时哥哥再做点木工活,养活一家六口人,一直以来,还能吃饱穿暖。可有一年秋天,官家说要扩大围场,他家那几亩地正好在圈内。圈就是官兵骑马跑一圈,他跑过的地方,就成为官府的。然后,有一群人来家收走地契,给他们扔下几吊钱,地就成人家的了。靠几吊钱也支撑不了多久啊,哥哥和族里、村邻几家被圈地的一商量,决定趁着手里还有钱,带着家人闯关东。杨安回家和媳妇核计,女人没有啥主意,也就跟着同意了。那时候关东乃龙兴之地,怕汉人破坏风水,是不允许汉人出关。但受灾的、逃荒的、犯法的为了活命,都偷偷地去闯,只要能过了柳条边,基本就成功了。柳条边是大清国朝廷,不让汉人、朝鲜人,进东北采集、狩猎、开荒所修筑的土堤,然后栽上柳树,绑上绳索拦着。再派兵把守,有闯关的见人就抓。

开始的时候,闯关东的人都偷偷摸摸,趁夜色悄悄钻过去。再到后来,外国人窥视关外满洲,朝廷才开始放松一些。关里人成群结队的进入,官家睁一眼闭一眼,有时候抓到给两个钱也就放过去了。到了光绪二十一年,才开放柳条边实行全面解禁。杨家与其他人一起,变卖家里的物品,锁上房门背上行李,拖儿带女担担推车,孩子哭老婆叫的,一路拖曳向东下来了。那个时候,杨宗已经十二岁,能和大人一起走路。自己背个小包袱,有时还帮哥哥牵牵驴,因为驴上还驮着小侄子侄女呢。一路顺风顺水,没有遇见啥大麻烦。过了关外,结队的人渐渐地散去,各自找各自的去处。最后到了吉林,只剩杨家和家族的两户人家。原本打算在船厂这里乘船,再往东到下江去,可赶上暴雨天气,江水暴涨一时没有行船。几家人也没有去处,刚巧赵二爷家盖房子雇短工,男人们为给女人孩子挣一口饭吃,能找个落脚的地方,就受雇给赵家出工干活。赵家管十几人吃饭住宿,但不给工钱,两下方便皆大欢喜。那时候杨宗虽小,但手脚挺勤快,帮忙跑腿拿东西、工具、材料,端个茶倒个水,给大人打打下手,吃饭的时候,帮赵戚氏给大家端饭盛汤。

赵家一直人丁不旺,有了孩子,不是站不住小月1了,就是生下后夭亡。四十多岁才留下唯一的一个女孩,虽然平时老两口视女孩为掌上明珠,但看见自己家没有男丁,不能传宗接代总是伤感。看见别人家的小小子,总是喜欢不够。这会儿,家里来了一个机灵男孩子,长的还挺周正,看在眼里很是喜欢。【注释】1小月:方言;流产。

等赵家房子盖完,时间也过了七月十五,正好江水也撤去,通往下江的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现代来回穿 吾皇轻轻宠 将军如此多娇:七小姐给跪了 特工皇妃:皇上我要废了你 三国之绝望皇帝路 寿命只剩一日?莫慌,杀点妖补补 破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