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主持考试的正副主考官由两京委派并由当地的政府官员组成临时机构进行主持活动。初六日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想不到啊,我冯某人又参加高考了。冯过很是有几分唏嘘,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啊,难免有溺水者,那个时空便有承受不了高考失利而崩溃自杀的,这个时空更甚。
心有所感,他忍不住在《信江杂志报》发了一篇节选文章,又通过冯氏名下的“吉阳书局”印了一本书,士林轰动,洛阳纸贵。
文章叫《范进中举》,书叫《儒林外史》。
前文节选于后者,首刊于报章,篇幅恰到好处。
文章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展开。在作品中,始终没有一句褒贬爱憎的话,它让讽刺对象的形象、行为、内心因范进中举而产生自我矛盾,丑态百出,从而淋漓尽致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们的病态心理。采用了鲜明的对比,对文中人物、社会以及科举制度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细节处描写生动逼真,极具讽刺性。
文章见诸报端后,开初只在小范围之内讨论。毕竟,此文太过尖锐,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极其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其实,这样的文章在乡试年尤能引发共鸣,但也正因太过真实而触及敏感话题。都说读书人清直敢言,实际上有几个敢冲锋陷阵的,枪打出头鸟呢,难道还真“奉旨填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不过,当周伯通阅罢文章叹赞不已后,读书人仿佛瞬间找到了组织,提学大人都发声了,岂不是代表官方盖章认证?那还有啥可顾忌的?兄弟们并肩子上啊……no no no,这种有可能惹是非事还是让我一个人承认担吧,针砭时弊,敲响警钟,唤醒世人,虽千万人吾往矣,谁也别拦我,谁拦跟谁急。诶,不得不说,文人的笔的确能够生花,至于说文人有风骨不出风头真名士之类,你敢信?
什么叫洛阳纸贵?什么叫轰功士林?且看《儒林外史》引发文化风暴。
千百年来,世间苦读书久矣。别问为什么,问就是读书是成功的捷径但又是最难行的羊肠小道世间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偏生能藉此出人头地的少之又少。悬梁刺股锥焚膏继晷,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其中艰辛实难笔墨能够形容,但真正能成功的有几人?君不见院试那白发苍苍颤颤巍巍的老童生为求一秀才功名“活到老学到老”么,苦读数十年,只不过是执念支撑,又何来乐趣可言?
诗书传家,书香门第,只是象牙塔尖的一小撮。科举选官之前,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所谓“上品无寒士,下品无氏族”,“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途)之昆弟也。”寒门子弟要想出人头地,跻身上流社会,其难度比起蜀道之难,有过之而无不及。何以?便因书籍只在士族。
昌以前,教育资源相对更为分散,名儒大家不见得都在庙堂里,而是散于乡野。所以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碰上了鬼谷子,张良碰到了黄石公,一般人没有这个运气。
而纸这般好东西一经出现,便被门阀士族、皇亲国戚所垄断,普通旁人根本无法使用。要知道,造纸术在当时并未普及,技术也不够先进,无法大规模生产纸张,而纸张作为当时书写最为流畅,轻简方便的书写工具,更是价格高昂。就算是有钱的商人士绅,家中也不会有太多的纸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