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第104章 出山买卖
不到五年工夫,锅底人数翻倍,这底下实在人丁兴旺,九对夫妇比赛生,有的一年一个,有的三年两个,有的一胎两个。
凭着强壮、勤劳的劳力和山中丰富的资源这一大家子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就算人口再翻一倍也不会缺吃、喝、住。
他们就缺两样东西,一是生活用盐,他们无法生产出盐,二是进行劳作的铁器,他们也没有冶铁技术。
铁和盐又是他们的生产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眼见带来的盐维持不了多久,带来的铁器也会消磨殆尽。
随着人口的骤增对这两样物资的需求越大。
树蔸提出到山外物物交换去,用积存的山货去换急需的盐和铁。
他的想法得到得到大家的认同,认为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财力上都具备了外出做交易的条件。
以往出洞采集都是树蔸带队,这次是出远门做交易刘本恩要亲自带队。
树蔸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很苦很累,岳父年纪大了吃不消。
刘本恩说,还不算很老,趁现在身体棒带你们出去熟悉一下做生意的门道,以后走不动了就靠你们自己了。
有刘本恩带路、掌舵家里人放心,
带出去的山货有三大类:一是有兽皮,每年冬季他们都要狩猎,各种野兽的皮子都有,用了一些还存下了不少。
二是药材,解仲玉和刘本恩都懂得药材,这森林中什么药材没有?他们长年累月在这山中摸爬滚打自然收集了很多名贵药材,像人参、天麻、灵芝、麝香等,吃了许多也留下不少。
三是蜂蜜,可以说他们储存的蜂蜜比水缸里存的水还多,在这山林里除了除了蚂蚁在没有数量超过蜜蜂的动物了。
有取之不尽的树洞蜂蜜、悬崖蜂蜜、土蜂蜜,他们所取的不过九牛一毛。
又一年冰雪融化后刘本恩准备带队出洞,底下的青年男子都希望出去,人多自然是好事,可现实情况不允许。
这一出去得大半年工夫,主劳力都走了,山上季节性的食物没人采集,田地无人耕作,一锅子老小何以生活?
刘本恩就带了树蔸、明事、经牛、子有几个去。
大家把带出去的物资送到了崖这边的马棚边,药材用用麻袋装着,蜂蜜用汤筒装着,皮子直接打成捆,防雨的棕衣也打成捆,够八匹马驮。
食物就不用带多了,路上随时都可以找到吃的。
每人背一个褡裢,装着干粮和衣物,腰间别着斧头或砍刀。
他们决定循着进山的线路走,路到鲶鱼嘴就断了,曾经人马踩踏过路多年没人走了,给杂草荆棘掩盖了。
他们通过观山势看地形行,前行的大方向错不了,又仔细察看树上、石头上的痕迹基本没怎么偏离原来的路线。
他们边走边割开脚下的荆棘杂草,顺手挑出鲜嫩的草喂马。陡的地方垒几级台阶,坑的地方填上石头和土。
曾经大家进山时一路上搭建了躲雨过夜的棚子,有些棚子的架子还在,略经修缮可以继续为他们遮风挡雨。
花了两个月工夫他们就了那个猎人棚屋,也就是说到了人活动的地盘上。接下来有路可走,而且不止一条路,都是刘本恩熟悉的。
刘本恩没有带孩子们下原来进山的那条冲,下的另一条叫“前冲”的冲,这条冲东西走向,两边高山夹着一带平地。约莫百余亩。冲上头一处泉眼流出一沟水沿着山脚向西而去。
冲里住了十几户人家,主要以耕作田地为生,以打猎,烧炭为辅,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户人家屋前,刘本恩上前借宿,庄户人看见这一伙蓬头垢面、胡子邋遢、衣衫褴褛的彪形大汉以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