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六十一
一晃几年过去了,杨家烧锅屯的人口激增,迥然形成了一个以杨家大院为中心的一个小村落。二十几户人家,多是给杨家抗长活的,还有几户是包租土地的。杨家也是添人进口,杨树青、杨树春也已经长大成人,分别娶妻生子。光杨家一户,已经二十多口人,加上伙计、长工有四、五十口人。长大后的小哥几个各司其职,杨宗和六奶奶也逐步的放权。杨树森负责外面的买进卖出,与各色人等交际,在外面,很多人自然而然地都认为,他如今是杨家烧锅的掌柜。杨树青从小就喜欢车马,种地和养牲口这一块都由他操持,带着人踏踏实实地种好庄稼。杨树春则学到他爹的手艺,并且性格也十分相似,从来不过问家里的大事小情,一门心思鼓捣他做糖酿酒的事儿。现在的杨家烧锅,方圆五十里都算得上是个大户人家。盖起两个大四合院,产业有酒坊、糖坊、油坊、酱醋坊、粉坊、豆腐坊……,二百多垧良田,骡马成群、肥猪满圈。秋收的时节,拉庄稼的大车能拴十二挂,走出院子整整一个车队。
六奶奶也不再亲自上阵,每天只是盘一盘账目,问一问儿子们的操作,闲下来的时间,伺候杨宗。杨宗的身体不是很好,经常会头痛,小儿子杨树春学会手艺后,他把作坊撒手了,每日院里院外的转转。看看地里的庄稼长势如何,看看作坊制造产品的质量,看看骡马喂的精细不,看看粮仓里的粮食是否受潮,出出进进完全是一个老员外的形象。但他有一个地方是不去的,豆腐坊的外间,豆腐坊外间搭了两铺大长炕,能住下四、五十人。一到入冬,六奶奶用来收留要饭花子。以往来要饭的,给一碗米、两个干粮饼子打发了。可自从杨树山出事儿以后,看到花子受冻,六奶奶的心会隐隐作痛。想起三九天,自己的儿子活活冻死在雪地里,那是多遭罪的一个过程。偶尔听说有花子成了路倒,她也会于心不忍。最后,在一片反对的声音中,她利用豆腐坊的外间,武断地建了一个花子房,任何人反对都无效。六奶奶立下一个规矩,每年的十月初一,开始煮一锅粥,到次年二月初三停火。但凡来住的,不分男女老少,白天进屋可以吃饭,晚上找个铺位可以住,给讨吃的一个避难场所。一天两餐,都是苞米碴子、高粱米粥,平时不给做干菜,只给做汤。在年节的时候,给炖豆腐或者肉汤,年三十给一顿饺子吃,二月二那一天做一顿像样的,因为第二天要送讨饭的人走。花子房不提供被褥,也不提供任何生活用品,一切都要寄居的人自行解决,或者调换。杨宗为什么不愿意来花子房,是因为当初建花子房的时候,他就不同意,后来拗不过六奶奶,也只能随她。谁知道,后面出两档子事儿,让他一直窝火不已。第一件事情是一个要饭的,还没到十月他就来了,大锅还没有开始煮粥。要饭的饿了,偷豆饼烤着吃。一不小心烤豆饼的火,点燃了马棚,幸亏发现的早,人手多一齐把火灭了,没有酿成大祸。哪里想到,要饭花子豆饼吃多了,又喝好多凉水,竟然被活活地胀死。第二件事儿,是有一个花子噎死了,原本杨家烧锅的花子房,不光给粥喝,偶尔也改善一下伙食。一次大师傅做一锅年糕,其中有一个上年纪的,怕抢不过其他人,急急忙忙地吞咽。可能是咬那口年糕太大了,粘到喉咙下不去,等别人发现的时候,竟然给噎死了。按理说人死了,又不是东家害的,也没有什么责任。但事儿麻烦啊,要去警察所报案,还要出钱给葬了。为这个事儿,杨宗是坚决反对,他听了一辈子老婆的话,也没有改变什么,只是以后花子房的饭食改成粥和汤。从此以后,他再没有进那个屋,不仅他不进,他要求女人孩子都不允许进。也难怪,那屋可也是真地进不得,讨饭的一个个破衣烂衫,开花棉袄开花棉裤,不是露着腿就是露着腚。生大疮的流血流脓,一天没事儿,都歪在炕上抓虱子。每年一入冬,六奶奶都得把丽秋弄过来住几天,给这些要饭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