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19章 董卓为何要立聪明的刘协为帝,对他什么好处呢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董卓护送小皇帝刘辩顺利回到了皇宫,他接下来会有怎样的骚操作呢?话说刘辩见到何太后之后,母子二人抱头痛哭,这次是真哭,别急,现在才只是开始,后面哭的时候更多。可这又怪谁呢?还不是何太后的愚蠢,人总是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董卓以保护皇帝的名义进了京城,他一来可就不走了。他屯兵城外,初始还有点儿规矩,后来就彻底放飞自我了,天天带着铁甲骑兵入城,横行街市,闹得老百姓惶惶不安。

出入宫廷更是肆无忌惮。面对这么一个祸害,后军校尉鲍信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首先来求见了袁绍。这里报信为什么会先找袁绍呢?因为袁绍家族乃是“四世三公”出身,大家可能不清楚这个“四世三公”究竟有多厉害。四世跟官没关系,指的是辈分,三公才是官职称谓。

在秦朝和西汉,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务都相当于宰相。到了东汉,三公的称呼和权力有所变化,变成了太尉、司徒和司贡。东汉中后期,国家的决策权和军权主要掌握在宦官和外戚手中,虽然这时三公权力远不如秦朝和西汉,不过当时三公的政治地位仍然很高,担负着整个帝国正常运行的政务权。袁绍家族是四世三公,也就是说,袁家连续近百年都有人在朝内担任宰相。

你想这个家族的关系网的有多大?东汉朝廷由士族、官僚、外戚和宦官三大支柱组成,现在十常侍宦官集团已经被灭,何氏外戚集团也被严重削弱,士族官僚现在重新成为朝廷的支柱。袁家作为士族的代表,鲍信第一个来找袁绍是很正常呢。鲍信认为董卓必有异心,必须得快快除之。那袁绍什么态度呢?袁绍居然说,朝廷新定,未可轻动?没办法鲍信只能另求他人,谁还可以主持大局呢?

王允,《三国演义》写王允此时已经是司徒,也就是说东汉现在的宰相是王允。在真实的历史中,王允做上司徒是董卓立汉献帝之后的事情,是董卓拉拢王允的一个手段。在三国演义里,提前给王允这个位置,显然就是为了给董卓提早树一个敌人。鲍信见到王允,说了他要弄死董卓的想法,王允和袁绍一个态度,且容商议。

成人的世界复杂又简单,没有明确的同意就是拒绝。然后鲍信干了什么呢?他自己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去了,他后来会如何发展呢?咱们先挖个坑,大家看,鲍信是一个很清醒的人,那么袁绍和王允就不是一个清醒的人了吗?当然,他们也是。鲍信说得好听,怎么杀呀,董卓20万人马是摆设吗?董卓虽然猖狂,但是也没有明显侵犯士族官僚的利益,现在大家的矛盾并没有激化,所以事情远没有走到那一步。

最关键的是,大家别忘了,何进明面是宦官杀的,但是在里面搅屎的,可是袁绍,而且袁绍和曹操除宦官的时候,还杀了何太后的亲弟弟何苗,等何氏外戚集团再强大掌权,难免不回头来找他们算账,所以士族官僚们都在观望。谁都不愿意出这个头,冒这个险,下面就看董卓想怎么玩了。

董卓私下和李儒商量: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何如?前文说了,李儒不是董卓的女婿,而是他最重要的谋臣。李儒什么看法呢?必须得支持啊。而且李儒认为这事还必须得立即抓紧办,还替董卓想好了什么时候办,在哪办,怎么办。

次日,董卓在温明园中大摆筵席,请大臣喝酒,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百官到齐?董卓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为什么要带剑呢?李儒说了,有不从者斩之。董卓已经准备好在宴会上杀人立威了。酒行数巡,董卓突然提出要废了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董卓废帝的原因是什么呢?

皇帝必须是个三好学生,刘辩懦弱无疑,没有刘协聪明,我对刘辩不满意。刘协当皇帝才能奉宗庙社稷,你们谁赞成谁反对呢?大家看董卓这话说的多漂亮,把自己包装成了真心实意为大汉未来着想的大忠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狗特务瑟瑟发抖,我大开杀戒 三国:开局染血,重生长坂坡 我在明末当特工 寒门仕子 大明好王爷 吾父朱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