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437章 加俸涨禄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千户食邑的小彻侯,每年也能有上万石粮食的租税收入,足足是丞相的二点五倍!

若是有个几千户,甚至大几千上万户食邑,那就更是完全不用在意自己的俸禄,有没有被天子巧立名目的罚掉了。

食邑千户的侯爵,已经很小了~

这等级别的侯爵,除非是个人能力确实出色,如太宗皇帝年间的北平侯张苍那样,否则,就不能染指公卿之位!

二千石的官职都捞不到,封国租税却是丞相俸禄的二点五倍,这怎么说?

至于丞相,那更是动辄三五千户的大侯爵,封国租税往往是俸禄的十倍不止;

作为丞相,又有谁会在乎那二千石粟米、十万枚铜钱?

明白此件种种,再来看陈建指出的这个弊病,便会一目了然了。

——汉家的丞相,只有一个······

在太尉不常设,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的情况下,丞相是普天之下,唯一一个达到‘食禄万石,实俸四千石’级别的高官。

仅此一例,绝对找不出第二人!

那那些不是丞相的人怎么办?

御史大夫和九卿在内的中二千石,实际年俸禄二千一百六十石,到手粮食一千零八十石、铜钱五万四千钱;

诸侯王相、后宫姬嫔为主体的真二千石,实际年俸禄一千八百石,到手粮食九百石、铜钱四万五千钱;

郡太守为代表的二千石,实际年俸一千四百四十石,到手粮食七百二十石,铜钱三万六千钱;

郡都尉、中郎将、光禄大夫在内的比二千石,实际年俸一千二百石,到手粮食六百石,铜钱三万钱。

再到底下千石、六百石的县令,以及四百石、二百石的长吏,乃至百石小吏、百石以下的‘无秩’编外人员······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丞相那样,拥有四千石每年的实俸;

甚至就连‘千石以上’这道坎,都可以刷下去汉家官僚群体当中的九成九。

这些人怎么办?

没有动辄一千多石二千石的实际俸禄,更没有上千户乃至数千户的彻侯封国食邑,只能靠百十来石粟米、三五千钱铜钱过活的小官儿——官僚群体当中的‘大多数’们,又能怎么办?

在县衙,好歹是个二百石的官职,独自掌管县衙的某个独立部门,怎么都算是个体面人;

结果年俸粟米才一百石,甚至都不够养活一家五口的肚子!

得到的铜钱五千,要拿出一部分买粮食贴补家用不说,还要用于迎来往送、人际交往、人脉维护,以及家庭内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汉室所面临的状况,和千百年后的日月王朝洪武年间的情形,可谓是一模一样。

——除非家里有矿,否则,官就必须贪!

——不贪就活不下去!

类似的例子,在过去这些年的长安朝堂,也可谓是屡见不鲜。

先是太宗孝文皇帝时期的廷尉张释之,早年因为其商籍出身而得不到重用,连续十几年在尚书台担任郎官,负责整理文档,以及蹉跎时光。

在得道重用,也就是得到当时的袁盎举荐之前,张释之已经萌生出了辞官返乡的打算。

而对于自己即将辞官返乡这件事,张释之给出的理由是:久宦减仲产。

——久宦减仲产。

——做官做久了,导致兄长为了支持我在长安做官,而使自己的产业缩水。

除了张释之这句名垂青史的‘久宦减仲产’,当然还有先帝时期两袖清风的老丞相:故安贞武侯申屠嘉。

对于这位老丞相,在刘胜与其确立师徒关系之前,坊间风评可谓是褒贬不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 召唤群雄:最强皇帝模拟器 宠妃她持蛊傲娇 我们的时代:至死不渝 世界拳王重生到古代做皇帝 重生于康熙末年 红楼第一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