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这天,苏行烟起了一个大早,装上头天做好的窝窝头,背起满背篓的笋干,和小川一起往村口坐车的集合点走去。
赶车的老杨头把车马装好,又拿起刷子顺了顺马儿的毛,抬眼就瞧见苏行烟姐弟着急忙慌地往这边赶,便笑着招呼,“大丫小川,你俩这么早就来啦,我这刚装上车,你俩先歇歇,其他人还没到呢。”
每天下午马车回来时,第二日需要坐车的人会在村口等着告诉老杨头一声,算是预定,这样杨老头就能知道第二天会有多少人要坐车,路上的车速也可以适当调整。
别看他只有这匹老马,儿子没长大之前,一家的吃穿用度可都在它身上了。
苏行烟听到老杨头这话,便放慢脚步,把背篓卸下放在一旁的石头上,喘了口气回道:“这不是怕赶不上杨爷爷的车嘛,我们早点来也没啥,等会儿就是了。”
又见老杨头在给马儿顺毛,便上前问道:“爷爷,我俩这会儿也没啥事,你还有啥活儿交给我俩来呗。”
老杨头笑着摆摆手,“不用啦,我是习惯每次出发前给老马顺顺,就像和老朋友的约定一样,感觉会很心安。”
“这样啊。”苏行烟便拉着小川坐在石头上,看着老杨头和马儿互动。
顺完背上的毛,老杨头伸手抚了抚马儿,神情认真地说:“今天也要拜托你咯,老伙计。”
马儿哼叫一声算作回应。
“行了,丫头带你弟弟上车,咱们就快出发了,免得一会没位置。”老杨头抓头招呼苏行烟两人,他已经看见远处三三两两的搭车人了。
“哎,来了。”苏行烟应下,连忙和小川合力把背篓抬上车。
作为村民出行的唯一公共交通工具,这辆马车并没有顶棚,方便了携带大件物品的人。
两人挤着背篓在角落里坐好,远处的人已经走近开始和老杨头打招呼了。
“老杨头,上次坐你的车把我一个鸡蛋都颠坏了,你这次可得注意点,我今天又带了鸭蛋。”一位戴着头巾的婆婆语气埋怨地说着,她还拎起了一个篮子给老杨头看。
“欸,米婆子就你嘴碎,你抱怀里不就行了,上次颠那是路不好,这次不会啦。”老杨头跟熟客闲扯几句,车上已经上了两位结伴而行的妇人。
“哎,这不是苏家的大丫和小川嘛”头插一根素银发簪的妇人认出了角落里看热闹的姐弟俩,随口问道:“你俩今天也去镇上呢?”
“是啊,我和小川去镇上看看。”苏行烟不认识妇人,但同一个村的,认不认识都得聊两句。
除了苏行烟姐弟俩,陆续上了四个人,六个人加上物品热热闹闹地挤作一团,老杨头把车尾的挡板装好,拍了拍车架说:“齐了。”
五十多岁的老头身姿矫健地坐上车辕,一挥长鞭,大声喝道:“大家扶好,咱们出发咯!”
—驾—
随着号令,马儿迈动蹄子往前走。苏行烟原本还担心这么多人和物品,就一匹马拉,也不知道能不能拉动,没想到马儿走得还挺快。
山路不平坦,老杨头小心地驾驶着马车避让坑洼之处,他从二十岁接了父亲的班,就在这条路上来回走了三十多年,可以说是闭上眼睛都能走。
因此苏行烟并没有上次去县城时坐马车的颠簸感,马儿的速度不是很快,只比步行快一点,许是老杨头心疼他的老伙计,不让它拉着重物跑吧,苏行烟看着一侧的风景,心里被太阳照的暖洋洋。
一开始车上的人还分享此行的缘由,出村拐了个弯后,戴银簪子的妇人说起了她镇上二姐家儿子读书多费钱的事,什么纸笔墨砚一套下来得二两银子,这还不算每年给学堂的束修,逢年过节还得去看望夫子,这些都是开销。
与她一起上车的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