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郑矩运气不好,抽到了守方。
魏松给郑矩讲了各条防线上兵力粮草的数目,数字太多,郑矩记不住,便几下抄录在纸上。
守方的兵力是三十万,其中五成的兵力在南方的边城防守,从南往北的第二道临偃防线、第三道防线五城防线和最后一道离阳防线则分别占兵力的两成,一成和两成。
各地的粮草足够一百策之用,但是粮草分散在各个城池,一旦丢城太多,溃兵聚集的地方粮草就会短缺。
魏松讲解完毕便坐在了木案的一侧,等待郑矩给出对策。
拿到对策后,魏松便走了出去,不久就带来了兵狩的第一次判复。
灵夷十六年,景国军攻入申国西都府,越过边境,在长衢和禄山前再次集结。
攻方持第一策,对边城长衢,禄山发起猛攻,文城是守方,用了三令调配边城兵力,一令从后方往边城调兵。
第一次判复时,两位判官一致判定,在一策间长衢和禄山便被突破。
攻方军队从边城两个数十里宽的缺口北进,申国西都府全境皆危。
郑矩准备写第四策,听见长衢和禄山被攻破,他惊讶地看着魏松,仿佛是在说这不合常理。
按惯例来说,景国军都是先在边境集结,或者是小规模的突入之后大军再跟上,郑矩完全有时间把兵力从后方调过来。
但第一次判复就是两座坚城被突破,攻方已经不是占优,而是要赢了。
“这是为了弥补百策下攻方的劣势,这几天都是这么来的,你快点写对策吧。”
魏松看出来郑矩的不解,做出了解释。
可魏松也知道自己的解释不能让人信服,就一直催促郑矩写对策。
这种情况,换谁也不能泰然处之,郑矩刚想发作,猛地想起来韩堂和魏松说过话,心想如果自己输了,说不定韩堂会对子舜不利。
“韩参尉还在外面吗?”
“你说幼庭啊,他说营内还有事就先回去了,兵狩完了让我带你回去。”
郑矩听完更加确定这场子舜给他争取来的兵狩他非赢不可。
“兵狩要选拔什么?”
“蔡将军说,各个兵营都抽调一些兵力出来,在四军新设一营,并说是为新营选拔武官。兵狩最优者有资格参加之后的武狩。最优者就是新营的参兵尉!”
子舜是这么想的吗……
郑矩暗自叹息,他是因为痛恨父亲插手自己的人生才选择来言贺军暂避的,他不希望子舜这么为自己着想。
可如果自己敷衍了事,事后张继追究下来,势必会牵连到子舜。
思虑再三,在魏松的催促下,郑矩在纸上写下对策。
攻方已经攻破了两座边城,在边境处御敌必败无疑。对方兵力多寡尚且不知。
郑矩第四策的第一令是派出斥候打探敌军的数目,第二令是将边境处的兵力抽调到第二道防线,即从西向东以临偃,弘城,渚口三座坚城为依托,横穿西都府南部的一条长三百里的防线。
这条防线到灵夷十六年时还未完工,防线上有宽窄不一的缺口,攻方在这些缺口处向北突破就接近五城防线,五城防线缺口更多,敌军渡过汾水,则首府离阳危矣。
略一计算,郑矩发现边军的数目都不够防备这些缺口,连忙写下第三令。
离阳南方是汾水,汾水以南有碣阳,洸水,阳武,阿城,易县五城,为了充实临偃防线,郑矩的第一策的第三令便是抽调五城防线的兵卒南下至弘城集结。
第四令说的是粮草,景国军攻入,带的粮草不多,郑矩的第四令是调运足够的粮草到弘城。
只要能在临偃防线前耗光敌军的粮草,便有逆转败势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