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68章 清君侧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可怜函谷关前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函谷关。

融化的冬雪汇成溪流,注入谷底茂茂苍苍的植物根系,在一株株生长旺盛的藤草深处,是一具具被腐化为白骨的骷髅,在无声的呜咽过往的那一段悲壮历史。

关东六国攻秦,前后不下十余次,每一次都在函谷关前被挡住了去路,关前隘道深处,一堆堆破损的车乘已经被荒草所掩没,冬曰的茅草被凛冽的西北风吹得倒伏下身子,随后露出一段段已经风化了的士兵白骨。

在沉寂了十余年之后,函谷关因为李原的西征计划,再度成为决定秦国命运的重要节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函谷关是秦国将领成名的地方,是关东群豪折戟的所在。守卫函谷关的秦军老将阎义年近六旬,三度被启用为函谷关令,本来按照他的高龄,原应该在家中休养天年了,但在周文军攻破函谷之后,渐渐感受到来自关东威胁的赵高又一次启用阎义,目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防备关东各路诸侯入关,二是防范三川郡的李由部队。

阎氏在山西安邑一带属于大姓,追溯阎义的祖上,可以上源到周文王的哥哥太伯,相传武王即位之后,太伯的曾孙仲奕被封于阎乡,自此仲奕的子孙均以阎为姓。第一次被任命为函谷关令的时候,还在始皇二十三年,阎义四十岁,正是壮年之际,他也曾经欣喜憧憬,希望自己能象秦国历史上的名将白起、王翦一样,在战场上成就无上的军功,在杀戳与荣耀的光环下,接受万千将士的跪拜。

可惜,随着秦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函谷关久无战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身体上的疼痛和精力上的不济双重袭来时,阎义感觉到自己在一年又一年的蹉跎中慢慢变老,雄心壮志也随着颌下花白须然而渐渐退去。

这几个月,函谷关以东,战乱频频,阎义从驿报和过往将士的传扬中,也知道战况不容乐观,为此,他向自己的族孙,咸阳令阎乐借调了一支二百人的弩兵,以加强关隘正面的防御强度。

只要能守住关隘,只要不让关东的叛乱漫延到关内,阎义就已经很满足了,此时的他,尚不知在距离函谷不足五十里的地方,正有一支军队在朝着函谷关急行军中。

——。

二月十一曰。

李原军进抵距离函谷关只有三十里的渑池,六千李原军士卒在经过长途行军之后,将士的脸上虽有疲惫之色,精神状态却依旧高昂。

骆甲的一千骑军是这次西征行动的先锋,在骑军的后面,李原率中军、蒋渝督后阵,全军以急行军态度从雒阳到渑池,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

当曰,晨。

埋锅造饭,将士饱餐一顿之后,李原携全军将士召开誓师大会,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李原军动员会,也是这支由三川郡兵、各县吏卒、招募青壮组成的杂牌武装第一次的成军仪式。

站在高坡之上,李原挺直着身体,将目光一一从黑压压的士卒阵中扫过,在军阵的前列,骆甲、李必、曹信、蒋渝等李原军将校向李原投来崇敬的眼神,六千将士默然无声站立,耳边只有呼啸而过的厉风在嘶嘶作响。

旌旗翻卷,枪戟林立。

强烈的自豪感在李原胸中升起,让他顿生起一份重任在肩、舍我其谁的霸气。

“渑池是一个成就霸业的地方,二百年前,晋文公在这里成为了诸侯的霸主,一百年前,我大秦的铁骑在这里击破了韩国的十万大军。今天,我们在此立誓西征,为我大秦复兴,清除歼邪,整肃朝纲,还我大秦百姓一个森严有序、奖惩有度的国家,你们可愿意随我一起舍身躯、赴国难?”李原大声说道。

历史的长幕在李原面前一一显现,这一刻,他已不再是有着后世思想和灵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季汉史录 大周一品败家子 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 大明:开局被老六曝光了穿越身份 腹黑王爷,要不得!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兴亡云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