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36章 海若之错,阿谀奉承 (第4/6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是。”

于可远斩钉截铁地回道。

张居正道:“不妨一讲。”

于可远道:

“海若有言,意见不合,不过仁者见仁,知者见知,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学生以为,天下正理不容有二。若明此理,天地不能异此。海若之错一。”

“陆公指朱子错有三,海若首讲并不提及。其一,陆公指责朱子推及‘有生于无’的观点,离开了儒家思想传统。其二,认为理为‘实理’,‘存心’即是明理,‘一意实学,不事空言,然后可以谓之讲明’,指出朱子从事‘口耳之学’,是‘自为支离之说以自萦缠’。海若既为陆公为言,何不言明此理,即注重体验,注重实行,而不依文字而立?海若言实用与理论,却忽略陆公对朱子‘理’的阐明。其三,陆公以为,朱子以理为外,脱离海若之错二。‘实事’、‘实德’、‘实行’,因此重言辞,‘尚智巧’,流弊在于‘文貌日胜,事实湮于意见,典训芜于辨说,揣量模写之工,依仿假借之似。’,既如此,海若言理论之错,却不言言辞与巧智之错,辩解尚浅。海若之错二。”

“朱子以读书为总枢纽,陆公以义利之辨为总枢纽,朱陆言‘理’,同以伦理为核心,然思想逻辑全然不同。朱子以理为本,意寻万物之后决定万物的终极本质,即‘无极’。陆公把‘义利之辨’的价值转化放在首位,把读书放在次要位置,二者之所以有异,皆因考虑的角度不同。陆公从他从处时代的官场腐败,到科举弊病,认为当务之急是救治人心,转变人的立场。陆公以为,多懂得道理并不能改变人的思想,因为知识的背后,有决定人知识方向的东西,这就是‘志’,即人的根本。海若为陆公言,该言这些,而非道理和实用之辩,此为海若之错三。”

连指出汤显祖的三个错处。在场所有学子都懵住了。

他们本以为汤显祖的首论已经足够精彩,但听到于可远的首论,他们显然受益更多。因此,汤显祖是以点搏点,只讲出朱熹和陆九渊分歧中的一个小点,且仅停在这个小点上,并未往上发散,虽然如此做不至于落下玷污圣贤的名声,也足够让寻常的学子满意,但在先生们和张居正看来,就显得极一般了。

他并非不懂于可远说的这些,只是不敢说。

如今,于可远借助驳斥他的错处和不足,不仅将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分歧点全部讲明,甚至还进一步阐述了二人分歧的背景和原因,且字里行间,虽没有驳斥朱子之言,却风过无痕地肯定了陆公之言,也算是阐明了自己的立场。

几位先生都沉默了。

但张居正显然来了兴致,从座位上坐直,问道:“你说陆公之言,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是为特殊的时局而做。那你以为,陆公这番言论,对如今的国朝,是否适用呢?”

这问题可不好回答。

陆公针砭时政,若于可远认为对国朝仍然适用,就等于在针砭国朝的官场腐败和科举弊端,虽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公然宣讲出来,未免有些不知死活。

于可远沉吟了好一会,他在权衡得失。

不顺着张居正的话回,显然可以规避错处,但这样做,与汤显祖有何不同?顺着张居正,就得考虑,以他如今的背景,能否扛得住将来某些敌人的攻讦。

能做他后台的,无疑是胡宗宪和王正宪。

有可能攻讦自己的,也大抵是山东官场的那群人。

虽然也能得到张居正的赏识,但距离他真正起势的嘉靖四十三年,还有三年时间,恐怕不能帮上自己太多。

高邦媛也很紧张,却仍是小声道:“如果实在纠结,难以权衡利弊,就顺着自己本心来。”

于可远神情一晃,望向高邦媛,心绪渐渐朗清了,点点头,望向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网游之江湖超神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士颂三国 三国:军师收手吧,都统一罗马了 新婚夜,暴君的替嫁小毒妃有喜了 大隋武神宇文成都 重生周隋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