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既然这是鉴定研究中心,来都来了,自然是要学一些小技巧。
两位老板真金白银付鉴定费的,唐楼当然也不藏掖着。
“想必大家都知道,银锭本身都是雪白色的,其颜色白润而沉稳,老银锭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们触摸、氧化等损伤,银锭自然生成一层银锈和包浆。这种银锈和包浆的颜色大多为灰色或褐色,色泽温润。”
听着唐楼的解释,两个老板也是心服口服。
唐楼继续分析:
“我教你们几个常用的鉴别银子的口诀,若是含有黄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含红铜的银色口诀为“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但凡是真品的银锭,含银量至少在95%以上。”
“对用真白银制作的假锭,由于作假银锭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像老银锭一样生成天然的包浆,它的色泽看上去像刚出炉,火气很大,尤其是在底部和侧面,制假者都为了掩盖这一特征,往往在银锭身涂上一层化学药物,使银锭表面变成带黑色或其它颜色的花包浆...”
听着唐楼如此细腻的分析,一旁的林馆长,杜教授等人也是连连点头。
“怪不得唐大师敢创办文物鉴定和修复研究中心,这鉴定水平,自愧不如啊!”
“之后,对于官银最重要的分辨方法就是通过银锭铭文,银锭铭文是指铸造银锭时錾刻或铸造在银锭上的文字,内容历代不尽相同,大体包括银锭铸造的时间、地点、用途、成色、官员或工匠姓名等。“
“錾刻铭文是当时为了保证银锭的质量,用签字画押的方法,表示对经手的银锭负责。正因为这样,却成了我们今天鉴别真假银锭的重要依据。“
听着唐楼的介绍,两位老板连连点头,怪不得都说,唐大师虽然年轻,但是博闻强识,学富五车,今日一见,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唐楼风度翩翩,继续讲解其中诀窍,杜教授,赵毅等人也是仔细的听着,学习着,都是有所收获,有所领悟。
“一是历代铭文有其特点,各个历史时代银锭上的铭文都与当时的货币经济紧密相联,与当时政府用银为货币的历史相一致。”
“如汉代银锭铭文字少;唐代的银锭字开始多起来了;宋金银锭铭文较以前有了显着变化,用途也较广泛,很多银锭开始注明用途、地点、成色、匠人等铭文。”
“元代用途进一步扩大,有了税课银徭役折银税等铭文。明代的铭文多涉及税银内容一般包括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工匠、监铸押运官员等。”
“清代和民国时期银锭铭文变化。铭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解、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不管这些银锭是否官炉所铸都是官锭。另一类铭文为银楼、炉户、公司、银行吉语等银锭,属商银类;第三类是以个人的名义,铸的银锭为私银类...”
“就比如这一块银锭上的铭文,很显然就是明朝的特色,除了重量,时间,用途,而且,其出自明朝很典型的天宝炉,铸造它的工匠信息,一应俱全。”
唐楼这一番鉴定完成,两位老板都是心服口服,这鉴定费花的也是心甘情愿。
鉴定完这个银锭之后,唐楼和其余的专家又给这两位老板,看了看其余的一些铜币,金器,无一例外都是真品。
唐楼当然是看到了比这些专家更深的一层。
这些银锭,金器,全部出自岷江江底,而且无一例外都和那个锦江淘金公司和张献忠有关联。
全部鉴定完成后,吕老板和洪老板支付了二十万的鉴定费之后,先行离开了禾城博物馆。
林馆长,杜教授,赵毅几人则是有意留了下来。
等到场间只剩下了这几个自己人后,赵毅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