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忌即将权倾天下,在政治上成长为一个可怕的巨人。
李世民心知肚明地为新朝,为他的儿子李治拔刺开路,也为大唐王朝的国祚延续殚精竭虑。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难为了那个坐在皇帝之位上的独夫和寡人,即使已经忘情,或者在某个夜深人静时分,也依然会想起那些可能的点点遗憾吧。
但历史的车轮,总要前行。
李世民不想将高句丽之祸遗留到李治手上,虽然攻灭高句丽,是李治的宿命。
李世民不是一个莽夫,他和隋炀帝杨广不同。
杨广虽然贵为大隋的天子,但在征伐高句丽一事上,更多的只是一种不服输,盲干莽干蠢干的不理智行为,他历次的征伐,在战略和战术之上,并没做更多的改进。
杨广一味贪大求全,想以绝对人数的优势,压服高句丽。
但李世民成长于马背之上,一生之中,经历无数次惊心动魄,生死一瞬的大战,对于兵凶战危,早就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和判断。
在辽东和高句丽的交手,让李世民对高句丽这个民族刮目相看。
要想彻底征服高句丽,并不容易,并且需要彻底改变战法。
李世民根据高句丽的弱点,准备从两方面着手。
此次征伐,受阻于辽东的山城体系,对于这种自给自足,各自为战,全民皆兵,依靠天时地利,坚壁清野的战法,要想取胜,虽然困难,但并非全无办法。
要想从根上击溃这个山城体系,就必须让他们的供给无法持续,只有让他们自行崩溃,才可以从外部征服他们。
李世民的对策,是“袭扰战”。
这种战法的核心,是派出小股军队,深入辽东,以战养战。
逢弱战之,逢大扰之,毁其农时,坏其耕稼。
长期日积月累之下,就会让高句丽的山城民不聊生,陷入十分困顿的境地。
没有粮食,民众每天生活在死亡和缺衣少食的边缘,这种袭扰战,可以最大限度地摧毁山城居民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物资。
第二个方面,是加快在朝鲜半岛开辟第二战线。
让高句丽真正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应,现在半岛的局势,有新罗在后牵制,只要让新罗扯住高句丽人的脚步,成功必然不远。
当这两方面都成熟后,只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全面出去,必定可以一举灭掉高句丽。
事实上,这也是李唐王朝攻灭高句丽的最终的最高的战略,虽然唐高宗李治一朝略有改进,终归不出这个框架。
而出此奇策的人,有人认为就是当世大将李世绩。
事实上,第一批率队进行袭扰战的人,李世绩就是陆军的主将。
相对于高句丽孱弱的海军而言,隋唐两朝,从来没有忘记从海上向高句丽进攻。
为了达到“数年之间,(高句丽)千里萧条,则人心自离,鸭绿之北,可不战而取矣。”的战略目的。
对高句丽的袭扰战,是大唐对高句丽战争的国策,在李世民和李治二朝,总计发动了五次成规模的袭扰战。
贞观二十一年三月,水陆两军,第一次出征。
陆军由李世绩挂帅,但并非是大规模出兵,而是组织了一支三千人的精兵,更机动和充满战力。
水军由牛进达率领,反倒要更强盛,达到了万人的规模。
由于只是打打停停,骚扰抢劫,让高句丽陷入困顿的目标,这两路人马,都所向无敌,战果丰硕。
李世绩顺利渡过辽水,这意味着在李世民征伐高句丽之后,辽东各城,虽然又重新被高句丽控制,但他们在辽水一线的防御,已彻底崩溃,辽水防线,形同虚设。
辽东各城,大概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