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318章 焉耆虽小实为大,两国烽火起五城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经正式介入西域,但却缺乏足够的力量去统治这么辽阔的地方。

唐朝还没有做好准备,不管是心理上的,还是军事上,以及认识上的。

正如贞观十六年,李世民曾经自怨自艾地说:“朕闻西州有警急,虽不足为害,然岂得无忧乎?往者初平高昌,魏征、褚遂良劝朕立麹文泰弟子,依旧为国,朕竟不用其计,今日方自悔责。”

显然,如果要经营遥远而广大的西域,光靠唐朝现在的人力和架构,即使能胜,也无法固守成果。

要想更进一步,就必须开创新的模式。

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已在心中做了一个庞大而充满希望的构思,在西域这块土地之上,完全可以以夷制夷,他将大规模地启用番将和番兵。

从而可以让中原的将领和战士,成为管理者和协调者。

但西域前线,郭孝恪依然要承受屈利啜的雷霆之怒。

为了夺回焉耆王突骑支,也为了报复郭孝恪,他率领五千劲骑,追击郭孝恪到了银山。

但唐军展示了优良的军事素养和战斗力,在正面决斗中,郭孝恪击败了屈利啜的主力,并且追击了几十里。

西突厥的乙毗一系现在已退出了西域的竞争,但唐朝也没有能力直接统治广大的西域地区。

唐朝亲自培养的泥孰系射匮可汗,已逐渐形成尾大不掉的形势,虽然和唐朝还没有直接撕破脸皮,但双方已经开始了明里暗里的较量。

焉耆的争夺,唐朝首先吃了一个哑巴亏,这事实上已经表明,射匮可汗在塔里木盆地的力量,在飞速发展,他在全盘接收原乙毗系的力量和地盘。

李世民和射匮可汗终于要直接硬碰硬干一场了。

那就是对于阿史那贺鲁所部的招降。

天山以北,西域东部,唐朝和射匮可汗的西突厥也展开了争夺,那就是属于阿史那贺鲁管辖下的处月、处密部落。

贺鲁当时的牙帐虽然远在一千五百多里的多逻斯川,但他却是乙毗可汗属下管理天山以北,西域东部的重臣。

为了接收这部分土地和势力,射匮可汗的方式简单直接,他发兵攻击,追逐贺鲁。

由于乙毗可汗整体已经失势,困居白水胡城,因而,贺鲁孤掌难鸣,被射匮可汗逼迫而节节败退。

同时,唐朝也加强了对贺鲁辖下处月、处密部的招抚和诱降行动。

唐朝负责这一计划的是东突厥的降将阿那忠。

他受李世民委派,和射匮可汗抢时间,比速度,都想在将来的正面战斗中占据先机。

在李世民颁布的《贞观年中抚慰处月、处密诏》中,明确写道:“宣布威恩,招纳降附,问其疾苦,齐其危厄,务尽绥怀之道,称朕意焉。”

为了达到目的,李世民甚至效仿西突厥,在处月、处密部设置了吐屯这个官职,以就近解决部落内的问题。

李世民和射匮可汗对于处月、处密的争夺,都是在按上自己的节奏去做,双方并没有将矛盾放到桌面之上。

这种不稳定的平衡必然会被打破。

事情的起因是乙毗咄陆可汗彻底退出西域。

乙毗可汗虽然困居于白水胡城,已没有任何卷土重来的可能,但久被压制,充满了血和泪回忆的泥孰系,绝对不会就此罢休。

射匮可汗不会放过对乙毗咄可汗的追杀和进攻。

贞观二十年,射匮可汗终于将盘踞于白水胡城的乙毗咄可汗击败,乙毗只能败逃吐火罗,完全失去了对西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乙毗可汗已彻底失败。

射匮可汗成为西突厥真正的王,如何对待唐朝,如何对待李世民,这成了一个问题。

泥孰系确实是在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迎娶公主后,我反贼身份曝光 快穿:极品炉鼎重生了 神医贵女:盛宠七皇妃 汉朝之秦末楚汉争霸 超级修真弃少 血火河山 穿越:我在大周装疯卖傻,献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