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小朱的大饼以及现实的利益驱动下,武勋们各个积极无比。
更不用说这是皇孙提出来的,就算是亏钱也得去表忠心,何况现在看起来朝廷赚的盆满钵满。
他们可不是那群消息滞后的文臣,他们知道这两年皇帝都不怎么看得上那么一丁点土地税收了,海外巨大的利润,不仅仅支撑了大明疯狂的军备扩张。还支持了皇帝推行一次又一次的免税政策,消弭这几年郭桓案、孔府案,以及大刀阔斧改革的影响。
武勋人家早就开始在高丽置办家业了,在常茂被任命为南洋总督之后,最近都纷纷去南洋各地置办家业。
这两年高丽的收入也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虽说需要缴纳高额的赋税,但是比起大明国内经商,利润还是高出几倍。
第二日,小朱走访了民间。
凤阳是帝乡,又是安徽布政使司治所,更有皇亲国戚作为中都留守,目前的吏治还是比较清明的。
小朱深知历史上的老朱限于眼界,在凤阳好心办坏事。
北伐归来后,小朱不但借口托梦,更是说移民太多会让百姓不得不开山填湖,这样会破坏帝乡的风水。因此老朱不仅仅停了凤阳的迁民,更是从凤阳迁出了很多人,甚至处罚了几个玩忽职守的官员。当然小朱说出会破坏帝乡风水的那一天,老朱的眼神肯定是非常恐怖的。
作为帝乡当然得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腰包鼓起来的老朱,更是宣布洪武一朝整个凤阳永不征税。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免费农具,去年更是设立了凤阳大学招收学生。
小朱给凤阳的规划就是发展文化、教育、科技等,保护凤阳风水。
凤阳的筑城工作在大明富足了以后,又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这一条老朱自然是举双手同意。
在结束了一天的视察后,小朱心里确信凤阳府应该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了,也不会有人编排凤阳出个朱皇帝这种话了。
之后一段时间,小朱则是比较安分,除了和李景隆等勋贵们交流军事知识之外,更是实地走访凤阳各处,了解百姓实际生活。
同安徽布政使司官员了解安徽各地发展情况;和凤阳留守司了解中都防务问题;了解了凤阳国子监、凤阳大学、以及安徽各地学堂的发展情况。
对于老朱的昔日旧邻也是做足了面子工程,不仅拔擢了几人入国子监、大学学习,也发放了布、米等物资奖励。
不过小朱最为关心的则是农学的推广,每隔两三日,小朱都会亲自去各地农田视察情况,亲自监督水利工程,更是关心农书推广,新设立的凤阳农学研究院更是三番五次的被小朱光临。
皇孙表现出来的对于农事的关心,大家都万分开心,毕竟在中原王朝千年以来的观念中,农业自始至终都是王朝的根本。
小朱所做一切,除了小朱自己写家书主动交待以外,一众随行人员也会把小朱所做的点点滴滴都向老朱和朱标汇报。
由于内阁票拟制度的产生,老朱现在的工作量急剧下降,除了小朱忽悠老朱编写的皇家专用教材外,老朱今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发妻、儿子一起通过中都的奏报了解小朱的一举一动。
得知小朱在凤阳无比关心农业问题的时候,老朱和朱标都十分欣慰,之前一直担心这孩子过于关心商事,害怕他长歪了,此时他们都把心放了下来。
对于小朱提出的修筑凤阳到应天的水泥路,在凤阳修建凤阳图书馆,新建同应天一样的多层小区等等提案,老朱一概答应。
这些民生问题上倒是和老朱不谋而合了,老朱打心眼里是希望家乡更好的,要不是凤阳实在不适合成为都城,老朱肯定会把国都也迁过去。
至于说小朱提出的发展凤阳府附近的临淮县,将其打造成一个交通枢纽的提议,老朱想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