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沦陷,河陇落入胡尘,白居易曾作诗道
“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
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
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天宝之后,本来自信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长安士民,已然发现,现在的长安,却居然要在不过数百里外的强敌威胁下,战战兢兢。
可现在,一切似乎又变回来了
仿佛大唐又回到了贞观、开元初年,那个隔三差五便要“献俘太庙”的时代,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灵魂,似乎又回到了大唐军队的身上,并携带着无限荣耀,让所有唐民为之欢呼喝彩!
只是,伴随着这一回光返照般巨大荣耀,而传播天下间,一个名字,被反复不断的提及。
天水郡王,李业
李业此前当然不是籍籍无名之辈,至少在天下诸侯中,还是属于站在第一梯队那种。
但这次不同,如此巨大的声誉,不仅仅只存在于王侯将相的战略权谋之间,下至庶民百姓,俱皆耳闻。
效节军和李业,昔日在关中驻军时的种种事迹被挖掘出来,并且广泛传播,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总是无限的,许多人把效节军治军严谨,秋毫无犯的事迹,演变出种种传奇故事。
尤其是中晚唐,本就是中国民间戏剧、小说,一个从萌芽走向发展的重要时期,后世着名的《莺莺传》、《长恨歌传》都被改编成了戏剧。
中国的传统戏曲也开始大步发展
于是乎,从长安到洛阳、江陵、蜀中
《天水王征西》、《效节定乱记》不少与李业和效节军有关的民间文艺作品传播开来。
尤其是在关中
这也不稀奇,长安士民对李业实在太亲切了。
因为李业自己,就是从曾祖父开始,便定居于此的老长安。
他自己的二进老宅,现在还在长安西南的平和坊里呢,也幸亏在战乱中没有被焚毁,后面自然也就没人敢动了。
而且李业虽为宗室,可却是从市井之间,自己打拼出来的。这种家道中落,出身贫寒草莽,最后一展雄才,得以显贵的故事桥段,加上李业本人向来礼贤下士,于诸多节帅中,是出了名的尊重读书人。
便更加得到贫寒士子的青睐和崇拜
也算是古往今来的常见桥段,大人物们尚未发迹之前,谁知道你是哪来的阿猫阿狗。
但发迹显赫以后,什么神奇宝贝都会找上门来
什么出生之时,满屋红光,晴天霹雳,云生七彩,门绕燕雀的
知道的说是瞎编,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霍格沃兹搁这招生呢
也不乏其中有野心之辈,意在摆弄舆论,好给自己未来寻进身之阶。毕竟眼下局势,但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朝廷已然是秋后蚂蚱,也不怪旁人想要做从龙功臣。
这是民间的影响
至于对朝廷而言,李业如此大功,未免惊世骇俗,一开始许多朝臣、宦官,乃至于天子都不大相信,但等这边刚刚派使者过去查实,新的捷报又抵达,如此反复数次,两三月后,长安君臣,方才完全消化这一事实。
于此,心系社稷之臣,自然是欢欣鼓舞,上书天子,要将俘虏押回长安,献俘太庙,以提振士气,并昭告宗庙、天地,向四海传旨,以示朝廷威德。
尤其是在眼下,中央权威日益颓废的情况下,李业这个宗室名将,取得如此战功,昭告天下,并大赏,就是告诉所有藩镇
“别以为没人能收拾的了你们!”
这些人,是真把李业当朝廷的救星了。
其实也不止他们,天子和几个宰相,何尝又不是这样想的呢?
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