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旦过后,程家坳膨胀了一倍大小,并逐渐向百户村发展。
幸运的是,程家坳附近陶土资源异常丰富,多余的劳力立刻被消化,也让砖窑迅速升级成陶窑。
劳力多了,赵兴的管理手段也上来了,村里的孩子在赵兴的规划下,分成了六个协作组(宋代将这些协作组成为“社”),各自分管挖土、烧砖、烧陶、捕猎、编织、记账与对外销售。
到了第三年春,整个程家坳已变成200户的全砖砦寨。整个村子依山筑墙,由六个或方或圆的土家楼构成一个大的建筑群,青石筑成的寨墙围拢在坳外,每户村民住上了砖石大屋。
但即使是这种扩张速度,寨里依然显得劳力不足,村民们已开始招朋唤友,准备将更远的几个山村也并入程家坳。
就这样,时间慢慢到了清明节,这是大宋人一年一度更换“新火”的祭祀日。这一天,人们需熄灭自家的火,然后过个“寒食节”。清明当日午夜,村里长者会出面给各家分配“新火种”,同时也宣布全年的耕做计划。
晨曦里,村里新买的铜钟“当当”敲响,声音悠扬。村民开始鱼贯熄灭自家灶火,走向祠堂祭祖。钟声平息后,赵兴也不熄灭火种,依旧坐在自家火塘边,借助火光翻看着一本书籍。
门响了,他的学生程夏恭恭敬敬的走了进来。
程夏原名程七,“七”是他的排行,因为他是夏天出生,所以,赵兴最后给他取名为程夏。他先跪在地上向老师行了一个礼,而后毕恭毕敬地说:“老师,阿大叫你去祠堂开会。”
程夏口中所说的“阿大”指的是他父亲——族长程同。
听到程夏的召唤,赵兴抬了抬眼皮,翻了一页书,平静的问:“我去?不合适!
程夏不行礼不说话,他边行叩头边答:“阿大说:今年要听听老师的安排,所以要请老师上祠堂。”
火塘的火光逐渐弱下去,赵兴停止了翻书,他看了看火塘,犹豫着说:“程家的计划……我无权插嘴,但……”
程夏磕了个头:“阿大说:老师去了,坐上首!”
这话有讲究,他的意思是说:赵兴进祠堂,不是去接受程族质询,而是作为决策人出现,在祠堂有坐席,且坐在上首。
赵兴合上了书。
没有照明的日子实在难过。山区里面湿气较重,即使住在砖房,火塘也一刻不能熄。此外,这时代取火困难,火种保留是个难题。而“读书”成了赵兴的特权,赵兴需要这团火来照明,所以赵兴即使在寒食节,也没有熄火的欲望。
但现在程家坳邀请他进入祠堂,参加“新火”仪式,火种就需熄灭了。
程夏还跪在木地板上等回音,赵兴想了一会儿,将一杯茶浇在火上,说:“那就去吧。”
祠堂内火塘边,首座处摆着两张椅子,一张坐着程同,一张空着。
看到赵兴来了,程同用手里的拨火棍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赵兴就坐。赵兴却摇了摇头,答:“不合适!”
程同没有起身,围坐在火塘边的另几名长者欠了下身,并坚持要求赵兴落座。但赵兴却依旧不肯……最终,那张空椅子被稍稍搬离火塘,在程同肩后重新摆放,赵兴这才肯坐下。
等赵兴坐定,程同清了清嗓子开口:“老师没来前,我们商议了一下今年该做什么物事……嗯嗯,这几年,陶窑、竹器坊挣钱,男女地里苦挣一年,不如在两处窑场干上一月。所以,家里有伢子在坊里的,都不愿意去地里下苦,反愿去坊间给孩子搭把手……咳咳,老师说说,这活计该怎么分配。”
程同提到“物事”这个词,相当于现代词“东西”。据说“东西”这个词是蒙古人带过来的,在北宋之前,中国有另一个更文雅的词叫“物事”。
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