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找块空地,默写语文课本中的生字和词语。那个时代处的日子不宽裕,也是习惯了,多是在校园的空地上用树枝、电池芯做工具,蹲在地上,左手边放着书,蹲着、倒退着用右手在地上写字(这样可以节约纸张和笔墨),因为老师从小教育我们“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写多了生僻的字就自然记忆了下来。经常是一天下来,学校操场的空地上,会留下曲曲折折,甚至还会交叉着一串串的字。那天我们也不例外在上认真的写着。
忽然,东北角生产大队的大喇叭里,传出了一篇告全国各族同胞书的声音,当时依稀据说是我们敬爱的领袖、伟大的舵手,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整个学校惊愕了,低年级同学啷啷的读书声戛然而止,蹲在地上的我和所有正在埋头写字的同学,都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从半蹲的姿势起身,老师们也都不约而同,走出休息的窑洞或者教室,恭听着反复、缓慢而又沉重的播报声。我下意识的透过学校的西门,看到从隔壁公社机关院子也走出了很多工作人员,公社西面供销社和商店里的售货员也出来了……,所有人都侧耳、肃穆地屹立在晚霞中。
随后放学了,按惯例我们按照各自住的方向,一队队走出了学校回家。在路过街道时,好多的人在外面站立、讨论着,所有人的脸上都凝重和严肃。是呀,一个伟人的突然陨落,使得大伙感觉惊愕,瞬间的迷失。对于我们这些从进学校,翻开语文书第一篇就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我爱北京天安门……”下,教育成长的孩子们,热爱领袖胜过自己,领袖时代的教育,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少年花丛簇拥着伟大的领袖,因为那个革命时代的电影、书籍、广播乃至于家里墙上的毛主席的各种招贴画,都宣传和加深了他老人家对我们的影响,那个合着祖国上下爱戴主席的岁月里,他的讲话、教导和语录影响着所有人的行为和思想,全国上下步调一致而又坚定地心向北京、心向党和心象主席慈祥的面容!
从毛主席九月九日去世,人们倒推联想到了当年七月六日朱老总逝世、一月八日周总理逝世,此时人们心中的一个稻草断裂了,它的杀伤力和叠加效应弥漫着随后的那些日子。对我们学生来说,全国的悲痛心情让那段时间也失去了追逐、嬉戏,我们的情绪也随着大人们的悲痛传播、放大。在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八日举行全国追悼大会的那天,我们学校集体集合在操场上,每学生义务出钱三分钱,各自买了整版哀悼的人民日报。那刻,大家手捧报纸,胸戴白花肃穆地矗立在那里,随着大喇叭里哀乐的响起,这片小山村也合全国三鞠躬,压抑在人们心中多日的悲情终于爆发了开来,老校长哭了,女老师哭了,男老师也哭了,同学更是哭成了一片,整个操场上的泪水模糊了视线……。
当天放学回家后,那张头版面报纸上我细心裁剪下来毛主席灰白慈祥的遗像,被我郑重贴在家里显赫的中位置,当时大家都是如此,那段时间就是老人家得以祭奠的日子,那天的日子在中国的大地是背负着感情太重太重的一天。至今,我家窑洞墙壁上还贴着那张报纸上的照片,而且每次我都会回家也能看到它,转眼已经三十六年过去了。
接下来,等到毛主席逝世的纪录电影巡回放映到我们村,已经是进入当年冬天了。记忆中,那是一个之前下了大雪几日的夜晚,因为我们放映的时间被排在别的公社后面,等放映的时间,已经是快接近晚上零时了。就这样,在人民公社前推去积雪的空场地上,《毛主席,永垂不朽!》的记录片连续放映了两遍,从电影里我们看到了,全国各地人民以各种形式悼念主席的场景,悲痛、泪水再流淌在银幕的内外,当滚动放映到第二遍的时候,天空又下起了鹅毛大雪,风雨中晚上的北方,气候异常寒冷,那时候还没有“羽绒服”概念的夜晚,人们身着老棉袄、脚踩棉窝窝鞋,活生生地肃立在雪天里,无人离开,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