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10章 提升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在南方众多打工者群体中,有一种群体力量,它先后的变化也引人深思。

记得一九九五年从我来到南方,很少看到公司里有普通的香港职员,更多接触到的,都是办企业的香港工厂老板。后来等过了三四年,自己转战打工到了东莞虎门镇的大板地,公司里普通的技术类香港同事也就几个,到频次增加见到他们的身影。最初开始,他们更多的是上来内地主要作为项目牵头的角色,而后也开始了周初上来内地周末才能返回香港,在随后我到达伟易达公司见到他们就更习以为常了。从事机械加工实体香港同事,逐渐开始传递出了一种信息,那就是在香港后来很难找到昔日制造型企业,拿他们话说机械制造实体一夜间“人间蒸发”,普遍都转移和迁徙到了珠江三角洲内地一带。从此现实就是,香港本土加工实体技术人员,便开始在内地上班和工作,他们同内地工程师在同一个地方开始工作,展开了同台竞技和竞争。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产业的搬迁,香港的他们也不得不随着来到这里,其实从内心讲,他们最初是不情愿来到内地的,但逐利企业运作和产业大迁徙,不以某个人喜恶而中断的,最初他们凭借着早于内地人才素质优势,占据着各企业的制高点,香港人勤劳和办事情西化思维,也随之传递给了与他们朝夕相伴的内地同事,他们身上语言和外语优势及知识面的宽泛,也深深地吸引着内地人士目光,在随后几年共同磨合和相处中,这些优秀品质和忘我工作的勤奋,也逐渐影响到了我们。记得在伟易达开发产品过程中,产品一旦外观设计确定下来,产品开发周期从最初的半年一款,逐渐加快到了三个月,甚至后来的两个月的节奏,这期间加班加点是必须的,自然也迫使香港同事们也必须疲于香港和内地两边忙碌。印象最深的,有一次为日本索尼公司研发一款无绳电话,为了赶第二天产品改型后发给模具供应商的图纸,我们内地同事加班到凌晨三四点。因工作前端是我们内地工程师的事情,只有我们做完了前段,香港同事才能造型3d模型并发给供应商开模,但敬业的香港同事那天依然陪同我们到深夜凌晨,为的是当夜拿回香港去造模型,在公司当夜忙碌期间,他们全程陪同坐着守候我们,直到完成后,交接给他们准备工作,这让我们压力很大,也产生了加快进度的动力,除此外,他们还利用间隙的休息时间,主动承担起了我们“后勤补给”的任务,那天几个香港工程师从外面买来面包、可乐等给大家补充,并拿出自己背包里的咖啡,为我们解困乏,将心比心,你说我们还能如何?一个目的就是要拿下“无名高地”,加快进度交接给香港同事下来的任务,在完成过程中他们也会给一些本不属于他们的建议,使得受益很大。类似这种共同提高和合作工作形式,在开发部门内屡见不鲜,无论是机械组、电子还是软件组,经常会看到操着磕绊国语香港同事与操着粤语内地同事,彼此融洽讨论的身影,香港同事对待工作的敬业,和他们的高素质谦卑,也深深影响着我们,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吸取着壮大的营养,几年后发现自己也成长了不少。后来,香港不但是实业内迁,很多香港科研和研发部门也都相继搬到了内地,深圳市成了他们选择的最理想场所,我所在公司香港研发部门也于二零零一年搬到了深圳,因为在香港已经找不到了产品配套的协作企业,而且从人才聚集羊群效应看,整个珠江三角洲里储备着各型人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研究机构可以在此做到游刃有余。香港同事在带领和培训内地人才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应该向他们致敬和表示最崇敬敬意。时至今日,再来评判那段香港人才逼迫内移的过程,我想到的感受和体会及要书写的结论,那是三言两语不能做到的,更多是一种感慨和领悟,言语远不能触及到它的精髓,唯有自己亲身去体会过程和感受,那就索性让它埋藏在那个时代和经历过人们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成了大明星 八零大院小可怜是玄学大佬 有染 开局摊上老六系统,结果我想摆烂 异类之心 九天无神 索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