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三十六章 衣锦还乡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钱唐水稻一年两熟,到十二月已经收割完,地里种上了一颗颗大白菜,一眼望去绿油油的。

同时,钱唐的分田轰轰烈烈的进行中,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县城出现从未有过的繁荣。

人口的巨增,使得县城里的小贩富商多了起来,大大小小的客栈、店铺、青楼开了一个又一个。

两日之后,官府招满了新兵,共计五百余人,其中一半扩建给部曲,剩下的一半补充县兵。

这样下来,部曲有三百士卒,县兵一千士卒,钱唐的军队达到了一千三百人。

虽然财政负担很大,但随着钱唐的隐户、佃户们大范围入籍,外县流入的人口巨增,这并不算一件值得担忧的事情。

截止永和六年,十二月五日,钱唐在籍户口一万八千多户,人口七万一千八百八十九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增长百分之四十。

而税收只多不少,因为人口和商税的巨增是不可估计的,即便王凝之减了田税和大部分的杂税。

冬季十二月七日,辰时,薄雾蒙蒙。

王凝之在幽兰的贴心服侍下,穿了一身大袖袍,戴了梁冠,到厅中吃饭。

主食有三张胡饼,一笼包子,一碟咸菜,两碗胡辣汤。

幽兰喝了一小口热腾腾的辣汤,拿起筷子给王凝之夹了个包子,也给自己夹了一块,蘸着辣汤吃真是一种美味。

吃过饭,王凝之与幽兰在庭中散了会儿步,荡着秋千,赏了赏美景。

无聊了,幽兰便拉着他折纸,喊来侍女们教他织衣,时间一下子过得很快。

巳时(9点),王凝之告会了一声幽兰,来到城北军营,观摩刘越、胡庆彤二人的大练兵。

这是东晋盛行的训兵方法,不超前,也不落后,只是士卒们吃的肉多了、训练时长多了,再加上纪律严苛,久而久之自然会成强军。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训兵和治兵不同,治兵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军事才能,他需要保证士兵做到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行动一致。

一支强军面临强敌时,往往能够临危不乱,保持阵形变换,具有组织背水一战的能力。

纵观这个时期的大晋和北方诸国,王凝之找不出来一支这样的军队,想必只有多年后的北府军了。

他希望自己能够提前打造出北府军,北伐夺取旧土,进一步掌握朝政,发展自己的势力。

再将富庶的三吴地区做基本盘,桓温和朝廷这两股东晋的最大势力便只能屈居第二和第三了,这是人口、税收方面的差距,也是国力的碾压。

有了北伐复土的功劳和庞大的军队,三吴地区作为赏赐不过分吧,人家桓温都占据了荆州一带。

治理三吴地区(发展基本盘),这恰恰是王凝之最有优势的,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他太了解封建社会了。

清朝作为封建社会的巅峰,完全可以当做模板使用,不得不承认,清朝确实强盛,因为它是中华五千年集大成者,吸取了前世无数朝代的经验。

去清朝之糟粕,取清朝之精华,是最明智的选择。

民生上,王凝之的均田制和土地革命,简直是降维打击,尤其是在人口方面,可以想象几十年后,人家一个钱唐县一百万人,比京师建康还要繁荣数倍。

历史上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甚至差一点颠覆整个清朝,因为他们的内斗,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没有严格执行。

这也导致占中国90%多人口的农民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旦解决,换上个阿斗都能坐享其成,当一次天朝皇帝。

筒车和曲辕犁也是一个领先于这个时代几百年的发明,对中国农业有着深远影响的,能够大大节省人力,提高亩产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小公爷 被赶出家门后,我考上了文武状元 玩转明末 极品假太监 拜占庭:从丝路杀出的骑砍佣兵 李钊的古代生活 红楼一梦雪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