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7章 两伊战争,8年打了个寂寞 (第1/5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1980年,中东这个“火药桶”又一次被点燃。作为中东地区的两个大国,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两国最终决定诉诸武力,一场持续时间长达八年的“现代战争”就此开打。 但打了八年后,参战双方猛然发现,大家貌似什么都没有得到,可以说是打了一个寂寞。那么,两伊战争为何会爆发?为何说打到最后打了个寂寞呢?本期我们就来说一说两伊战争。

我们先来说一下当时的背景,1963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伊朗国王巴列维在国内推行了一场以土地改革为核心,涉及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诸方面的世俗化改革,这场改革被称为“白色革命”。按照巴列维的设想,改革后的伊朗将建设成为实行君主政体、独具特色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面上看,巴列维的改革颇有成果。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962年伊朗的人均Gdp仅为207美元。

到了1978年,迅速增长至2166美元。也就是说,伊朗的人均Gdp在白色革命期间翻了十倍。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伊朗的实际情况是,尽管经济发展了,但贫富差别反而扩大了。对于一小撮富有冒险精神的买卖人来说,改革让他们发了大财,但占人口半数以上的贫民始终处于赤贫如洗的状态。

伊朗的贫富差距现象导致大量民众对政府不满,但巴列维对此却没有自知之明,他笃信改革让国家富裕了,自己的统治坚如磐石,根本没有想到正是这场改革破坏了国家整个经济的平衡。

不仅如此,巴列维还极度看不起教士,他对宗教势力的蔑视,惹得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十分不满。为此,霍梅尼在公开场合反对改革。还骂巴列维是美国的走狗。巴列维闻之大怒,但碍于霍梅尼在伊朗的强大影响力,巴列维对其既不敢杀又不敢抓,无奈之下,只好礼送出境。

1965年,经过一番辗转,霍梅尼来到伊拉克,并在伊拉克呆了13年。据统计,伊拉克超过%95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逊尼派穆斯林占40.5%,什叶派占多数,不过统治阶级却是逊尼派,人口对比和统治关系使得两派人之间存在巨大矛盾。

1978年,伊拉克的二号人物萨达姆因为害怕霍梅尼可能会煽动什叶派叛乱,便将霍梅尼驱逐出境。萨达姆此举被霍梅尼理解为伊拉克政府与巴列维王朝的勾结。这为日后两国的嫌隙埋下了伏笔。

1978年年底,因形势的变动,流亡海外十几年的霍梅尼回到伊朗,受到了狂热教徒的夹道欢迎。

次年2月,王者归来的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伊朗革命后不久,伊拉克也爆发了政变。

1979年7月16日,萨达姆通过政变推翻了堂兄巴克尔的统治,宣誓就任总统,成为伊拉克的实际领导人。掌握了绝对权力后,萨达姆的野心开始不断膨胀。他曾对人说,我不满足于统治伊拉克,而是想要成为整个波斯湾地区的霸主。巧的是,霍梅尼也有同样的想法。

为此,霍梅尼将伊斯兰革命输出到了伊拉克,鼓动伊拉克什叶派推翻萨达姆。一时间,伊拉克什叶派聚居的地区骚乱不止,这让萨达姆对霍梅尼非常不满。引火材料有了,现在就缺一把火,而导致两伊战争爆发的那把火,便是两国由来已久的领土争端问题。

我们先来说一下波斯湾的全景图。波斯湾的形状好像一个狭长的口袋,位于这个口袋出口处的霍尔木兹海峡,最窄处只有34公里。这个战略要地掌握在伊朗的手上,再把地图放大,可以明显的看到伊拉克的出海口非常狭窄,只有48公里宽。

另外,作为伊拉克重要航运通道的阿拉伯河,在出海口位置还恰好是伊拉克与伊朗的界河。霍尔木兹海峡被伊朗控制,同时唯一的出海口又不能完全掌控,这让萨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晚安 打天打地打空气,宿主她是最骚气 师兄都是反派,唯有师妹沙雕 穿到洞房花燭夜之後 靈武帝尊 成親後,禁慾攝政王他嗜妻如命 子孫又在哭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