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192章 几个选官制度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定时间的考察期,只有通过考察了,才可以转为正式官员。

如若不然,被察举者就会被撤换,并且推荐人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这让得地方官员也不敢轻易地推荐人,保证了被察举者的真材实料。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出身卑微的人,如主父偃、东方朔、司马相如等,都受到了重用,朝廷吸纳了许多人才。

只可惜,到了后期,察举制的考察,开始变得形同虚设。

于是乎,察举权逐渐开始被名门望族所控制,任人唯亲,不管其学问才能,只推荐自己人。

“清议的风气,也是由于察举制兴起,最后才引发了党锢之祸。”

这个时候,诸葛亮也出声叹道。

由于察举制需要地方官员推荐,但地方官员的接触范围也有限,接触不到地方上的所有人。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许多时候地方官员一年到头,推荐不了一个人。

对此,汉武帝很生气,觉得是地方官员对领地了解不够,才推荐不了一个人。

所以,他下令要处罚那些推不出人的地方官员。

这下子,地方官员只能硬着头皮推荐了。

这使得官员在察举人才的时候,更加注重他们的名声。

毕竟要是一个人的名声好,那品行应该过得去,察举上去,大概率会通过。

这就让人们极为看重自身的名声。

而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败坏朝政,这令得士大夫十分不满。

于是渐渐地,在士大夫集体当中,形成了一个政治正确,那就是反外戚、宦官。

他们用锋利的语言批评外戚、宦官,表达出自身对现实统治的不满,试图用这种方式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这就是所谓的“清议”。

要是有士大夫不搞“清议”,那就会被视为没骨气,名声也就臭了。

而搞得比较凶的,则被视为领导者,得到了“三君”,“八俊”等称号。

但这么下来,士大夫与外戚、宦官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激发了。

最后,双方展开了党争。

而皇帝显然更偏向于外戚、宦官。

于是,宦官以“党人”为名,禁锢士人,士大夫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这就是所谓的“党锢之祸”,并且先后发生过两次。

此后,正直的士大夫,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锢,宦官、外戚们变得更加为所欲为起来。

这两次“党锢之祸”,分别发生在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

后面他写的《出师表》里面的“亲小人,远贤臣”、“痛恨于桓、灵也”,暗指的大概就是这两次“党锢之祸”。

而后面,随着黄巾之乱、董卓掌权等事情发生,导致外戚、宦官势力不断衰弱。

直到这个时候,事隔二十多年,朝廷才为当初被禁锢的士人平反。

平心而论,士大夫批评外戚、宦官的行为,并没有错。

但在诸葛亮看来,士大夫其它的行为,就显得有些幼稚了。

在党争当中,非但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反而自身深受打击,实在有些不智也。

当然,这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哪怕换他诸葛孔明来,他也没有办法保证能在,有皇帝支持、势力庞大的外戚、宦官手中,讨到什么好处。

令诸葛亮更为担心的是,“清议”的风气还遗留了下来。

外戚、宦官没了,那就换个方向批评,反正用批评来表明自身高尚的气节,以此扩大自己的名声。

但这些“清议”,却常常是不重实际,空发议论,只是为了攫取名利、捞取政治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壮哉大唐少年郎 为了她的心爱之人,我决定去弑君 颠覆战国之魏国 潜风唐 原神:始源律者的光辉照耀提瓦特 镇疆军 明末:恶魔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