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一无二的存在。
随后他在抗击后金入侵的过程中,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辽东三杰”之一。
只可惜,在明末那种环境下,熊廷弼还是死在了党争当中。
如若不然,他大清想要入关,也得费点劲。
而正是有熊廷弼这个例子在前面,康熙想要效仿,通过科举筛选出文武双全的人才。
只不过,他的提倡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文武科举之间的壁垒反而越来越厚了。
“唉!”
想到这,康熙不由叹了一口气,道:
“若是百年之后,文人不能武,武人不能文,又该如何指导军队,抵御外敌?”
听到康熙,旁边的雍正也不由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
虽然康熙已经看出了武举所存在的问题,但后面的皇帝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甚至于,反而一味迁就武举。
康熙降低了内场的难度,后面乾隆又进一步降低了难度。
到了嘉庆时期,武人不能文的问题越发严重,最后竟然索性废除了策论。
内场的考试,仅仅要求默写《武经七书》中的随意指定一段,大概百来字。
可以说,内场考试完全沦为了形式上的存在。
原本社会上就有歧视武人的风气,被这一改,就更加歧视了。
从而,进一步使得文武兼备的人才越来越少。
这也是清朝中后期,能够出将入相的人才极为匮乏的原因。
这反应在军队上面,就是清朝部队的军事素养越来越低,战斗力大不如前。
就比如后期的清兵,面对西方列强的时候,可不仅仅只是在热武器上打不过,哪怕是直接拼刺刀,同样是打不过。
甚至是自己人,太平天国也一样打不过。
最后还是中外政府联合绞杀,加上太平天国内部的矛盾,才让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当然,部队战斗力低,肯定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但将领的素养,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
画面继续。
【而到了宋朝,科举的公平性又进一步增强了。】
【早在武则天时期,科举就曾经出现过糊名制,不过后面没有推广开来。】
【所以,唐朝科举通常是不糊名的,阅卷人知道考生是谁。】
【而这,就存在提前贿赂阅卷人的可能性了。】
【并且哪怕不贿赂,同样可能会影响阅卷人的评判。】
【就比如诗仙李白与张三,哪怕写了首一模一样的诗,在阅卷人知道考生具体是谁的情况下,诗仙李白的评分大概率会更高一些。】
【也就是说,考生平时的名气与声誉,同样会影响阅卷人的判断,但这种判断是极为主观的。】
【所以,到了宋朝之后,开始全面糊名。】
【将考生名字一栏给糊住,不给阅卷人看,待评完分后,再撕开糊住的地方,进行统计。】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确实要糊名,不然恐怕又要起魏晋'清议'的风气了。”
隋文帝点了点头,认同道。
汉末的“清议”,好歹是反宦官、外戚,还属于正常的范围内。
而魏晋的“清议”,那完全是不切实际了,纯比谁的观点惊世骇俗,传播得更广,能够被考官评更高的分。
科举肯定不能步这个老路,否则很容易出现刻意追求名望的人。
为了名望,这些人往往会不择手段,毕竟“黑红”也是“红”,大不了后面洗白就是了。
换现代的词语来形容的话,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