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95章 甘薯阁老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正月初三。

尽管天刚破晓,薄雾弥漫在京都,但长安街上早已人潮涌动,满眼皆是喜庆气氛。

尤其街道两旁的雪白与屋檐上的红灯笼、春联相互映衬,更添热闹。

人群中,小贩的叫卖声和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让人感觉不到丝毫寒气。

"人间的烟火气,最能抚慰凡人的心灵。"

一个略带稚气的少年在人群中漫步,笑容满面,低声念叨着,他身边站着一位显得有些紧张的中年人。

少年虽穿着普通的书生装扮,衣着朴素,但一举一动间透露出非凡的气质,引得路人频频注目。

两人身后,两位管家模样的老人紧随其后,目光警觉地扫视周围的一切。

偶尔有百姓靠近这两位管家,会闻到他们身上淡雅的香气,短暂的惊讶后,便恭敬地低下头。

生长在皇宫附近的百姓多少都与宫廷内侍有过交往,仅凭这淡淡的香气,就能认出这两位不同凡响的老人是宫中的内臣。

在思绪逐渐明朗后,再次抬头,他惊讶地发现,这群人周围有十几个体格壮硕的汉子悄然围成一圈,将他们护在中央,竭力隔离周围的民众,腰间的鼓胀暗示着藏着锐利的刀剑。这样的阵仗无疑让不少百姓浮想联翩,那位身着书生装束的青年究竟是何方神圣,竟引来两位内廷官员随侍,还有威猛的侍卫开道...

...

...

...

两位老人忧虑的目光中,少年咬掉最后一串糖葫芦,含糊不清地问:“徐先生,松江府的过年也如此喧闹吗?”

少年满脸喜悦,眼前的情景比“那个时代”的节日更加欢腾数十倍。

“回禀…朱公子…”中年人或许觉得称呼有些拗口,显得精明强干的他犹豫片刻,才回答:“虽说各有特色,但京城的热闹确是更胜一筹。”

中年人似乎对少年有些生疏,说完便紧张兮兮地注视着他。

“徐先生不必拘谨,这样反倒让我感到不自在。”少年轻笑,伸出手在中年人惊讶的目光中拂去他肩头的尘土。

“公子说的是。”感受到年轻人流露出的友善,中年人脸上绽放笑容,紧绷的身体也松弛下来。

他叫徐光启,南直隶松江府人士,万历三十二年高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但仕途并不平坦。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失利后,他曾多次上奏万历皇帝,请求练兵。

后来因琐事愤而辞官归乡,直至天启元年才被重新启用,提倡重视火器,积极购入西洋火炮。

然而,由于不满“九千岁”的专政,他又一次辞职回乡。辽东战场上,正是得益于他采购的红夷大炮,才有了不久前的“宁锦大捷”。

不久前,他在家乡收到同窗好友李邦华的信,邀请他进京共商整顿神机营之事。

没有丝毫迟疑,收拾行李带上两个随从,他便日夜兼程乘船赶往京城,甚至没在家乡过新年。

本以为这次进京会重操旧业,继续练兵、整治火器,但他没想到,从未谋面的天子得知他进京后,立即召见他“面见圣上”,地点就在人潮汹涌的长安大街。

少年微笑,仿佛不经意地问道:“我听说,徐先生在家乡时,一直在种植甘薯?”

闻言,被称为“徐先生”的中年人一怔,心想东厂的差役竟如此神通广大?连自己闲暇时所做的小事都了如指掌。

尽管满腹疑虑,"徐先生"却不失礼节,连忙回应:"禀朱公子,这些年我闲来无事,确实尝试种植了一些。"

红薯流入大明已有段时日,因其产量丰富,却因朝廷忽视和口感与传统作物的差距,始终未能普及,仅在福建等沿海地带偶尔可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贞观憨婿 寒门豪绅 穿越的都有大病吧 回到三国之征服天下 建立帝国从骑士次子开始 当家主妇 三国: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