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后记(二) (第2/5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尽管他在竭力的掩饰,但记者还是计算出宁国府每年光是直接捐出的善款就高达三十多万两纹银,这笔无数人十辈子都挣不到的巨款被用在了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中,及时帮助了许许多多走投无路的苦命人,完成了真正的“达则兼济天下。”

与此同时,贾瑜的个人声望与荣誉也达到了不可撼动,坚不可摧的顶峰,在两亿三千五百万百姓的心目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柱石”,大梁离开谁都行,就是不能离开他,在二百二十万将士的心目中,他则是实至名归的“绝代军神”,战功远迈汉之霍去病,哪怕历史上所有的名将全部加起来都怕是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他爱兵如子,与兵士们同锅而食,同榻而眠、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总是能用最小的伤亡代价取得最大的全面胜利、他赏罚分明,明令禁止将领和军官们贪污腐败,克扣军饷、他身先士卒,常常率先杀出战阵,一匹白马、一杆银枪、一面帅旗,便是两军对垒的战场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是将士们发自肺腑去拥护、尊敬、感恩的对象。

按照常理来说,贾瑜位极人臣到了这种程度,关键他在民间和军中都能做到一呼万应,从者云集,将来绝不会有一个较好的下场,纵使他侥幸能得到善终,可他的子孙后代早晚也会被后世之君清算,即便他以前立下过那么多,那么大的功劳。

在华夏泱泱的历史上,功高震主这四个字让不知凡几的英雄豪杰最终死于非命,但贾瑜和他们不一样,首先他所效忠的皆是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的明君,景文帝如此,天启帝如此,他的第二位亲传弟子陈炽亦是如此,他那一腔汹涌澎湃,睥睨古今的渊博学识才得以全面施展。

其次他不贪恋权柄,该放手时就放手,放的干净利落,放的毫无怨言,从来不会瞒着朝廷去做违背原则、良心、职守的事,曾数次真心实意的上奏折请乞骸骨,告老还乡,带着林黛玉她们回苏州府过与世无争,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好颐养天年,但都被天启帝果断的给拒绝了,并且一再对着列祖列宗的神位发下毒誓,只要他不忘初心,就绝对会方得始终。

另外他还与时俱进的重新制定了族法,百般约束族中子弟以及两府的下人们,决不允许他们在外面仗势欺人,替别人张目撑腰,做下违法乱纪的恶事,尤其是在朝为官或者有官身者,更是被严格要求,一旦发现并证实有贪赃枉法之举,不论嫡庶、不论大小、不论辈分,也不论远近,立刻送交有司依法问罪,不会宽容。

平心而论,若是说到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古往今来那些如雷贯耳的奸臣没有一个可以比的上贾瑜,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和他们大相径庭,一个是极恶,一个是极良,完全是天壤之别,他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能够让大梁繁荣昌盛、社稷万世不易、国民安居乐业,而且他做的非常出色,不给别人攻讦的机会,平常的时候他总是不声不响的埋头苦干,关键的时候他就会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属于那种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技惊四座的隐藏人物。

试问哪个皇帝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又敢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用不足矣让当世人和后世人心服口服的莫须有罪名杀了他,除非贾瑜起兵造反,意图让江山跟他姓贾,或者皇帝的脑袋被驴狠狠地踢了一脚,他既不在乎身前身后名了,也不怕被永远钉在汉人民族的耻辱柱上,死后再被人掘墓开棺,鞭笞尸骨,成为饱受唾骂,臭名昭着的万世笑料,第一昏君。

再退一步讲,就算贾瑜有朝一日因为皇帝的猜疑、不满、忌惮而走上了断头台,也必会有千千万万心怀良知的人站出来强烈抗议,不顾生死,不避斧钺的为他奔走呼号,甚至去逼宫,言辞如刀的青史亦会给他一个公平、公正、公义的诚恳评价,定不会让他背上“佞臣”的千古骂名。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拿着AK47,参加夺门之变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替身狂妃:爷,乖乖宠我! 两仪华夏易悠悠 大秦:传道百倍返还 四合院:逆天杀神,生灵涂炭 精灵,我真的是一个农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