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二月初,钱塘热情高涨的春耕开始了播种,轰轰烈烈的分田一直持续到了二月中旬。
现在,只剩下零零散散的流民,很少出现一大波流民,他们都是北方迁途过来的,落根跟在钱唐,也使钱唐再无无人之地。
形成了一种士族佃户、自耕农两种格局,其中佃户已经锐减到了百分之三十多,自耕农占据百分之六十多。
至于士族们独有的荫户,则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王凝之不允许他们额外的添加荫户。
晋朝实行荫户制,晋律规定:一二品可荫庇五十户,三品十户,四品七户,五品五户,六品三户,七品二户,八、九品一户。
但其实,自从晋武帝规定以来,许多大族完全没有遵守限额,诸如西晋初期,王戎“性好兴吏,广收八方田园,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
石崇水碓三十余区,苍头八百余人;刁协、孙逵占田万顷,奴婢数千人等。
但王凝之可不是司马炎,此人规定过的东西,简直就是世家大族可没有一个执行,全都当屁放了。
现在,只要是王凝之的地盘,规定多少就是多少,开了一个头,后面地盘多了就不好收场了。
荫户可免除赋税、徭役,绝大多数都不会脱离原本的士族,所有分田自然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但佃户只是借租田地,明面上和豪强地主并没有人身关系,东晋所谓的豪强地主,就是士族寒门了。
钱唐的分田,对于士族、寒门的佃户打击很大,为了不让他们闹乱子,王凝之采取了柔和的措施。
即统一规定,佃户的税收由官府收取,不再由士族代收,税收五成,官府和士族各分2.5成。
其他县的比例是士族四成,官府大概在两三成左右,也就是佃户也就得两三成的粮食,现在至少是五成。
但有一个条件,不允许佃户参与分田,这对他们来说并没有损失,因为自耕农交的税收也是五成。
当然这不是固定的五成,因为每亩地的收成不一样,同时也分上田、中田、下田,所以税收也不是固定的。
根据所得粮食的百分之五十交,大灾大旱年免除税收,其余杂税皆废除,例如人头税、养畜税等皆被废除。
只保留田赋、关税和徭役,再无什么苛捐杂税了。
这不是王凝之黑心,交五成已经算是极限了,这个时期亩产很低,大概就是200斤到300斤的样子,即便有了曲辕犁和筒车,也绝对超不过500斤。
因此,钱唐的税收再低两成连官府的运转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还要发展军队了。
要知道农业税,也是在2006年才废除的,以前都是要交公粮的,更不提古代了。
如果不考虑生产力,王凝之会毫不犹豫的废出农业税,他比任何人不想收税。
自从汉高祖刘邦建立东汉以来,便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直到现在也未尝好转,因此王凝之并没有设置商税,有一个关税足以了。
毕竟东晋的商人就这些,需要的是鼓励人们经商,带动经济繁荣,而不是一味的压制商人。
对此,王凝之颁布了一条政令,鼓励百姓行商,例如手工业商品的售卖和收售北方马匹到钱唐等。
再进一步,商人的规模成熟时,王凝之便会学习宋朝的各种商税制度,颁布《钱唐商税法律制度》。
依钱唐目前繁荣的农业经济和密集的人口,一定能发展起来许多商人,进而带动商业经济。
北宋初期便是这般发展起来的,从战乱的五代十国,发展到一个当世属一的商业大国。
钱唐一处水面高涨的河岸边,有二百多名农夫吃饱了饭,拿木铲干活,他们的今天任务是垫高江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