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21章 变化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紫禁城,御书房。

已经年过半百的崇祯阅读着一本叫做《环球》的月刊。这是星岛出的一本杂志,一个月才出一期。相比较每天一期的报纸,崇祯更喜欢这种文章篇幅更大,内容广度和深度都不一般的期刊杂志。

《环球》会汇总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各种消息,虽然有的已经滞后,但因为是月刊,所以也算无所不包。里面会有关于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的各种点评,总编辑赫然就是姜家大小姐。整本期刊处处透出独属于姜家父女的睥睨天下的气势。往往一本期刊,就能让崇祯对全球的大势基本尽在掌握。这本期刊发行量很小,基本都是在辽东体系内部发行,而大明有份获赠阅读的人并不多,起码都得是三品往上走。

点燃了一根雪茄,整个书房弥漫着浓郁的烟草香味。崇祯对于这个还不算太适应,说实话,雪茄这玩意儿,好像闻起来比抽起来舒服得多。手边的咖啡已经凉了,这种苦涩的东西,反而挺对崇祯的口味,他之前喝茶也喝得特别浓烈。

继沪宁铁路通车之后,沪杭铁路也通车了啊!这下,上海是彻底成为整个江南的核心了。果然是大航海时代,经济重心明显地自然向海边转移。这几十年的发展,内陆很多重镇都变化不大,而类似宁波、杭州这样的沿海城市,简直一天一个样。

姜骧这厮,之前说好的先修京广铁路,怎么变成了修沪宁和沪杭。不过从现在的效果看,似乎修这两条近程铁路的价值更大,更立竿见影。整个区域正在快速的工业化,大量的工厂雨后春笋一般地涌现,一地贡献的税收,已经超越了以前大明全年的税收。想起当年的穷日子,崇祯不免有些唏嘘。

那时自己继位未久,内忧外患,每日殚精竭虑依然毫无改善。直到多年以后,他才明白,其实是千年来的治理方式失效了。辽东把这个叫做政治经济学,崇祯心里明白,这就是“屠龙术”。现在大明从上到下,自发的向辽东学习,根本就不必自己去强压。哪怕是那些此前整天叫嚣的家伙,家里也在积极投身辽东主导的工业化。

而且,再也没人提商税、矿税的事儿。你想加入进来,就得用辽东的设备、辽东的技术、辽东的商路,那就必须遵守辽东的规矩。这些土财主都不傻,算完账,还是比原来挣得多很多啊!那交税算个什么事儿呢?再说也不敢不交,辽东可是古往今来第一藩镇!

江浙那边的整个税务体系是辽东帮忙建立的,但是税收辽东并没拿走,而是都解送到了朝廷。说是解送,其实不过是在朝廷开设的辽东账户里增加一串数字。实际货币的流向,跟这是两码事。朝廷所有官员、军队也都有辽东银行的存折,俸禄都是走辽东银行代发,贪污克扣突然间就没了操作空间。一切都明晃晃地呈现在辽东银行眼皮子底下。崇祯如今已经非常明白这个所谓金融学的厉害,很显然,这也是“屠龙术”。

大连到平壤的公路通车了,这不算什么,近年来辽东的公路已经铺成了网络,进度极快。大量来自印度的俘虏都成了筑路大军。这条公路真正的亮点,是义州那儿的公路桥。《环球》上点评:这是全球第一座钢索斜拉大桥,标志着铁路集团大桥局桥梁建设技术的新篇章!还配发了一张素描写实画。

素描这种新画技也是辽东独有的。据说发源于军中探子,他们被要求侦查敌情的时候简洁、明了、尽量写实,而他们用的也是炭笔。这种画技不讲究意境,主打的就是一个真实。其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绘画流派。如今报纸、期刊的配图,基本都是以素描为主。

崇祯是明白交通的重要性的。以前为了解决一个京师的粮食问题,朝廷甚至要专门在漕运这事儿上设置一个巡抚,一个总兵!就这,还损耗严重。粮食从江西运到京师,再发往辽东前线,最后能剩下七成,已经谢天谢地。交通不便带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嗜血女特工:异能太子妃 大宋:我在李清照身上捡属性 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 我一郎中,你跟我说是驸马? 我辛弃疾来大汉,平西域,娶钩弋 泰坦尼克号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