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八十三章 张三丰点化刘伯温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上回说到朱重八觉得元朝的天子不行,或许在他少年时那个元朝皇帝真的不行吧。但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时还是挺不错的。

首先,忽必烈自己是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他也想让天下安稳发展,也是注重了安顿老百姓的。还有就是他因受丘处机劝说,兼之也深感蒙古军队一路烧杀抢掠,往往站不稳脚根,所以在对南宋进行全面进攻时,提出了“止杀”的号令,并命所有军队将领,每到一地,必须打着书有“止杀”二字的大旗!所以,南宋后期,几乎望风披靡!算是把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尽量控制下来的。最重要的是,他重用刘秉忠,采纳了刘秉忠“马上打江山,马下治江山”的建议,准备铺开和平治国,还百姓一个安宁的日子。可惜他只活了三十几岁,灭了南宋后没两年就死了!

这儿顺带又得聊聊刘秉忠其人。因为他是紫徽仙界另一拔人派下界来的,那就是以张良为首的道家黄老学派!毕竟天界千年一次的论道大会临近,各路神仙都在抓紧时间提升实力!这派姓刘的,大家可以想象下是谁了!是那个主持写《淮南子》的淮南王刘安!

刘秉忠,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祖籍瑞州。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刘秉忠出身世宦之家,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入都元帅府为质子,十七岁为邢台节度府令史。之后一度弃官隐居,拜慧海禅师为师。这慧海禅师是慧能禅师的小师弟,所以世人也认为刘秉忠与张三丰是师兄弟。当然,张三丰岁数肯定比刘秉忠要大些。有些传说甚至把他们二人说成是同一个师父的同门师兄弟去了。

刘秉忠也是个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之人,从其法号“藏春散人”看,是个偏向于道家为主之人。个性比较随性而低调,长期在忽必烈身边却不任官职,与忽必烈算亦师亦友的关系,属于忽必烈隐藏的智囊团首领。故其死后,被忽必烈追封为“太师”!

刘秉忠入大蒙古国忽必烈幕府,以布衣身份参预军政要务,被称为“聪书记”。直到至元元年,才任光禄大夫、太保,领中书省政事。至元八年,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至元十一年,刘秉忠无疾而终,年仅五十九。忽必烈念及其功,累赠推诚协谋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常山王,谥号“文正”。

刘秉忠于对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他对元大都的规划设计,奠定了原中都后来的北平最初的城市雏形。当然是按五行设计修过的!刘秉忠兼擅诗文词曲,有《藏春集》《平沙玉尺经》等传世。

刘秉忠死后没多久,忽必死也英年早逝了。说来也怪,一个元朝,短短六十八年时间里,经历了十任皇帝,可见,好些皇帝在位时间都不长。最短的只在位二十七天!

正因为此,刘秉忠制定的国策并没有被很好的实施。

还有就是蒙古贵族太骄横了,许多大族连皇帝的账都不怎么买的。所以整个元朝统治很不稳定!

刘秉忠死后,又转世为刘基(刘伯温),为后一个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提出的监察机制及许多建议都深受朱元璋赞同,让大明朝庭可以在皇帝(指嘉靖)二十多年不理朝政的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转!

说到这刘伯温,也与张三丰有着一面之缘。

正是张三丰遇到年少的朱重八后,虽然对朱重八略感失望,但他还是认出了王气所指应该就是这少年。于是他想,若能找个人辅佐那朱重八,说不定于践行人间大道还有可能。于是他来到了江西高安县。

当时刘伯温正任高安县县丞。而且才名远播。

这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之武道复苏 越人挽歌 符定山河 洪荒之明玉 武侠:我只想练武 北地流星1 长生从宗门杂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