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34章 茶楼论道 (第4/4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而人见生则喜,见死则悲,不亦怪乎?人之死也,犹如解形体之束缚,脱性情之裹挟,由暂宿之世界归于原本之境地。人远离原本,如游子远走他乡;人死乃回归原本,如游子回归故乡,故生不以为喜,死不以为悲。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立于大道,观物根本,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人为之价值观,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知此大道也,则顺其变动而不萦于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孔丘闻之,觉已为鹊,飞于枝头;觉己为鱼,游于江湖:觉己为蜂,采蜜花丛;觉已为人,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造我为鹊则顺鹊性而化,造我为鱼则顺鱼性而化,造我为蜂则顺蜂性而化,造我为人则顺人性而化。鹊、鱼、蜂、人不同,然顺自然本性变化却相同;顺本性而变化,即顺道而行也;立身于不同之中,游神于大同之境,则合于大道也。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言罢,起身辞别。

老者虽然说得不甚通俗,言语文绉绉的,但说到此处,场中却有几人拍手叫好。

万仞天一桌的其中一人,更是举起酒杯向老者敬了一杯,赞叹道:“精彩,先生讲得实在精彩。生动传神,犹如目睹。世间之道,万变不离其宗。至于成就几何,就看际遇和悟性了。纵使有良师,但没天分和悟性,成就也有限。”

他喝了口茶,接着说道:“孔子是天才,老子是良师,所以才会如此心有灵犀,一点就通,成为佳话。但芸芸众生,都是凡夫俗子皆多,纵使天天看着大师的学说,什么四书五经,也毫无所悟,只是死记硬背,人云亦云,迂腐之极,徒添烦恼,呜呼哀哉。”

这人鹤发仙颜,留着一撮山羊胡子,穿着长褂,看起来像个教书先生,但他腰系长剑,神色内敛,让人不敢轻视。

席间,万霜儿唤他老师。如无意外,这人应该就是万仞天特意从中原请回来给万霜儿当老师的高人,江湖人称剑儒孟远。听说此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剑术了得。

说书的老者喜出望外。他没想到还真有人在认真听他讲这一段两老论道的故事。

这段故事长篇大论、枯燥无味,一般人是听不下去的。

他心情大慰,哈哈笑道:“这位大爷说得对极了。但能有所悟的也不少,就看悟深悟浅而已。有的人悟的是学说,乃治国安邦之道,有的人悟的是武功,乃锄强扶弱之道,差异大着呢,不然怎么会有众多学术之别、门派之分,武功亦各有千秋呢。”

人群中,有一人说道:“道儒本就有渊源,不出奇,但道佛怎么会有渊源呢。老先生赶紧说道说道。”

老者见有人捧场,心情大好。

老者打了个快板,缓缓说道:“自然是有的。大伙不用心急,听我慢慢说来。大言不惭说一句,这佛本是道。相传老子当年出关去了西域,后来到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老子去了西域之后,讲道传道,西域人士得良师,又有所悟,于是便形成了佛教,最后机缘巧合地又传回了中土。可谓天地乾坤,宇宙万物,皆有渊源呀。”

这一段老子在西域传道成佛的故事甚是离奇,从来没有任何历史记载,也不知是真是假,但众人听着大觉有趣。

此时,众人皆拍手叫好,哄笑着说也要回去好好参悟参悟《道德真经》和《易经》两本奇书,看看是否会得上天眷顾,突然间茅塞顿开,从此开宗立派。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四合院:让你当人你非要当禽兽? 星铁:变身后成为云上六骁 制霸大宋之奸臣传 全球危机之我是老村长 五胡明月 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 梦回大唐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