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报翰林出品(上)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国子监祭酒陈鉴,陈鉴为文辩博,笔札遒劲典雅,在当时很有名气。但为官不是其所长,加上好谈论,喜讦人隐私,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正统戊辰科进士,首甲三人,状元彭时,出生于书香门第;榜眼陈鉴在神乐观当过道士,因出家的缘故,年34岁仍未娶。探花岳正的生母为妾,父亲去世后,受到母亲曾带他居住在大兴隆寺,虽未出家,但因长期住在寺庙里,所以被戏称为和尚。因而此科有鼎甲三人儒、道、释三教俱全的口碑。

陈鉴平生无婚配,直到为官后,才有一妻一女,家中所藏多为书法、名画、器物。陈鉴痴迷书法,书法劲健奇古,临摹古人真迹,几可乱真。

林编修找到陈鉴详谈国子监印坊出书,投其所好,把书名让陈鉴题词,这事就算是成功了。

章子俊曾跟林编修商讨过书名,什么《集汇院》、《品香斋》、《历代会翠》、《八股集》等等这些书名,让章子俊笑掉大牙,最后又是嘴贱脱口道:“何不叫《大明月报》每月一集,直观明了,这个月后还有下个月,财源不断才叫买卖啊,关于里面的内容,不限八股,凡是文人文章、诗词多可以上集,特别是一些精品,这样可以让天下文人印版不起书,而把许多文章埋没了,实属可惜,现在有了林大人的月报,那就不一样了,最重要是能发扬广大,让许多士人看到,想必没有“稿费”也自愿啊。呵呵,哈哈。”

林编修一怕脑门,唉呀,吾怎么没想到,这就有趣了,朝中许多大人想必会争破头了,呵呵,哈哈。有意思,很有意思。

此时在明代印刷使用的主流还是雕版,不是说宋朝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了么?为什么到了明朝还在用雕版?原因是雕版技术成熟,而活字印刷出来的书质量不行,有缺字的,规整不一的,印刷模糊的,活字印刷大多数用在佛经上,而正规的书还是使用雕版。

活字印刷在国子监印坊也有,用的是铜活字,成本很高,最后为了补字及一些大小字体弄的开消很大,在永乐年间渐渐转成雕版。

想想也是,一些常用字要备用几百个字,还要分字体、大小等等,一套铜版下来,需要铜几千斤。

反而雕版成本很轻,一版印刷完后,重新刨平重复刻版,只要付点人工费又是新版了,就是速度慢了点。

雕版印刷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

宋代,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全盛时代,各种印本甚多。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因此,对刻印无价值的书,有以“灾及梨枣”的成语来讽刺,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可见当时刻书风行一时。

雕版印刷开始只有单色印刷,五代时有人在插图墨印轮廓线内用笔添上不同的颜色,以增加视觉效果。天津杨柳青版画至今仍然采用这种方法生产。将几种不同的色料,同时上在一块板上的不同部位,一次印于纸上,印出彩色印张,这种方法称为“单版复色印刷法”。用这种方法,宋代曾印过“会子”(当时发行的纸币)。

明清两代,南京和北京是雕版中心。明代设立经厂,永乐的北藏,正统的道藏都是由经厂刻板。清代英武殿本及雍正的龙藏,都是在北京刻板。明初,南藏和许多官刻书都是在南京刻板。嘉靖以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回到明末去办学 赤血天下:从元末开始 红楼之春心圣手 开局就在死牢,穿卢俊义太刺激了 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四合院:山一程,水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