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356章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于《皇明祖训》呢?我们先从逻辑上分析一下啊。

首先是从“天子守国门”这句话开始,朱元璋的应天府,也不能说是国门啊,长江也不是明朝的北境?

好歹南宋的北境是淮河,大明朝连南宋都不如了吗?

下一句是“君王死社稷”,仔细向开国君主说出话,似乎有点不太吉利,这也太丧气了吧?!

作为皇帝,心里想的应该是自己子孙后代代代做皇帝“千秋万世直到永远”,哪来的就“君王死社稷”了。

这样分析得七七八八,您觉得朱元璋会这样说吗?

事实也是如此,《皇明祖训》这书里面压根就没有那些“不和亲,不赔款……”之类的内容。

实际上,终明一代,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发表以上言论。

有明一朝,与上述“大明祖训”最为接近的大概就是明代正德十六年进士敖英在其撰写的《东谷赘言》中的如下片段: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其朝鲜、安南、琉球、曰本、占城、暹罗、满剌加诸国,乌思藏、童卜韩、胡奴儿于诸司,朵颜,赤斤、阿端、卜剌罕诸卫,奉法尤谨,朝廷待之,恩礼亦有加焉。呜呼,盛哉!

这话确实很霸气,不过这更多只是敖英个人言论,不能代表朝廷与皇帝的意志,更非什么大明祖训。

东谷赘言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里面并没有出现大家津津乐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两句话。

事实上,这两句话另有出处。

“天子守国门”来源于着名的清史专家阎崇年2004年编写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

该书在描写咸丰皇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表现时,将明清拿来作对比:

“咸丰没有动员兵民“勤王”,全力守卫京师,而是准备逃跑。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国门”,抵御入侵。明朝的崇祯皇帝,在社稷危难之时,既不迁都逃跑,也不巡狩围猎,而是发出“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的哀叹,登上煤山,自缢而死。可是,咸丰皇帝在大敌侵入之时,不尽职守,不守国门,却带领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咸丰皇帝铸成了历史之大错、特错!”

阎崇年教授

而“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则出自《礼记》。

《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礼记

由此可见,所谓的“大明祖训”并不存在。

不过老朱家虽然没有这样说,但是却是这样做的。

当年朱元璋还在做吴王时,就喊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句口号。

可以说明朝还没有建国时,对外强硬的态度就被刻印在dNA里。

朱元璋

后来建国以后,这种强硬作风继续为他的后世所传承。

有明一代,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在这段距今并不遥远的历史里,却是数不尽的风雨。

斗争,是大明的宿命。

两百年间,兵锋所指,从蒙古,鞑靼,瓦剌到女真,却是处处杀机的惊心动魄。既有驰骋大漠,饮马捕鱼儿海的豪迈,又有土木堡变,皇帝北狩的屈辱,既有既跨过鸭绿江,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的豪迈,又有萨尔浒一役有心杀贼的无力回天。

明朝的历史总是如此的鲜活与有趣。

只是到最后龙争虎斗,转瞬即逝,尘归尘土归土,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当物理博士穿越成村民 纨绔皇子:震撼大唐一百年 灵气大宋 徐怀小说阅读免费 徐怀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亮剑:我只打硬仗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