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他化妆成了和尚跑掉了。有的人说他跑到了福建,有的说他出海去了南洋,甚至更离谱的是说他跑到了非洲东海岸。
建文帝到底死没死,确实没有人知道,但是有一件事确实是史书上确切记载了的,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起点太诡异了,首航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正好是靖难之役结束的第二年。
显然,在中国当时航海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一下子派出数百艘船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两万余人,怎么看都是不合适宜的。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朱棣相信了民间关于建文帝没有死的传言,于是派出了郑和以下西洋,扬国威的名义,出海寻找建文帝。
从1405年第一次到1422年第六次结束,郑和的船队走遍了东南亚,印度洋沿岸的各个国家。但是令人感到诡异的是,1422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之后,朱棣突然叫停了郑和下西洋,1424年朱棣去世,再次重启下西洋时,已经是1430年了。
这是为什么?之前都是平均二到三年出航一次,为什么第六次出航之后,停了下来呢?
因为1423年,明成祖朱棣得到了一个相对确切的情报,那就是锦衣卫找到了建文帝的墓。墓在哪里?就在福建宁德。据锦衣卫密报,当地百姓发现了一座很是奇怪的墓,怪在哪里?
一是此墓地处乡村,但是却跟皇家墓气派相当,有地宫,有拜亭,还有舍利塔。墓前的装饰花纹里有闭嘴龙,而闭嘴龙是明皇家陵墓的标配。这座墓所在的村中,大部分人都姓郑,而当年随建文帝逃亡的22个大臣当中,恰好有一个叫郑洽。墓的前边不远,就是宁德着名的金邶寺,如果说这也是巧合,那么这个巧合似乎有些太巧了。
并且,2001年的时候,当地一个苗族老人拿出一份盖着大印的族谱,而大印上的字共八个:大仃国王都行省印,老人声称自己就是朱允炆的后代。当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历史学家都前往当地考证核实,最后专家认为可能性很大。朱允炆的失踪之谜,也许就会慢慢解开。
据此,史学家们勾勒出了当年建文帝的逃亡路线,从南京出来后,经刘家港出海南下,所以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就设在了刘家港。随后,建文帝的船队沿浙江沿海一路南下,由于朱棣追击速度太快,最后建文帝的军队走到福建时全军覆没,他本民间有种说法,讲郑和下西洋是受明成祖朱棣之命,暗地搜寻焚烧皇宫而失踪不见的建文帝朱允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郑和是何许人?他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都经历过哪些磨难?朱棣又为何会派他去?今天,让我们将目光转向15世纪的大明帝国,探寻答案……
众所周知,中国有条重要的内陆贸易交通线——丝绸之路。宋代之前,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曾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并换回大量的金银,可宋代之后,这条重要通道就被西北的游牧民族给切断了。明朝后来虽然推翻了元政权,但蒙古依旧有些汗国盘踞在中国的北、西北、西南一带,控制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阻隔着东西方贸易,因此中亚各国很久也没向天朝入贡,英明神武的朱棣皇帝认为这是我泱泱上国的一种威信衰弱,为了表现明朝的强大,体现世界之“中”的国体天威,重振四夷来朝的辉煌,他果断下诏,以“四夷顺则中国宁”为口号,令郑和率一支巨大船队去巡游西洋各国。
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宝,原是西域回族人,打小随父定居于云南。明朝平定云南后,12岁的马三宝被虏到南京,后被赏赐给燕王,由此成为朱棣身边的宦官,并赐姓为“郑”。由于西洋各国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与佛教,身为回族的郑和深知其风俗礼仪和语言,方便同这些国家沟通,所以他就便被定为“下西洋”的首选官员。
公元1405年,即永乐三年七月十一日,郑和手捧皇帝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