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濡须坞水战 (第1/5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濡须之战是发生于东汉末年至三国后期,吴国与魏国之间前后共计四次的战争。因战场主要在濡须附近而得名。

曹操亲征濡须,逐渐占据上风。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退走,并遣使求降。

在曹操去世后,曹魏又对濡须发起两次进攻,曹仁惨败于朱桓,司马昭惨败于诸葛恪。

背景

东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重要性在于,如果东吴丢失濡须口,魏军就可以进入长江,进而攻占牛渚(采石矶),逼近建业(南京),所以,东关为天下兵家的必争之地。

濡须最早进入东吴政治集团视野。东吴将领陈武仁厚好施,在庐江郡(濡须是在庐江郡的境内),无论是乡里人,还是远方客,大多依讬于陈武。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决定将都城从京口(镇江)“徒至秣陵”,即南京,张纮对孙权说:“秣陵的山川一带有帝王之气,如果明公在此建都,一定能成大事,不过秣陵名字不吉利,不如取名建业。”孙权于是下令兴建石头城,这就是南京又叫石头城的来历。这次迁都标志着孙权势力范围的政治中心向西移动,开始向长江中游发展。

孙权深知,在赤壁之战中遭到惨败的曹操一定会再来伐吴。当时,含山、无为已经属于孙氏控制。曹操要渡江伐吴,必定要从巢湖,经濡须水口,进入长江。孙权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濡须水口不保,长江岸防就会门户大开,魏军就可以随时直逼都城建业。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一面迁都秣陵,一面派兵在东关修筑防御。孙权在濡须山上筑城立关,在七宝山上建西关,两关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水,为险关津道。孙权又在吕蒙建议下,修筑形似堰月形的濡须坞。到了后世,12世纪的南宋王朝在此基础之上,对濡须坞进行扩建,并称之为偃月城。

战争序幕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大败。此后,经过几年的休整,一代枭雄的斗志不减。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一面向关中、陇右地区扩张势力并威服各类胡人,一面开始在淮河以南同孙吴势力展开争夺。

曹操深知巩固江淮地区这条战略防线的重要性,如果合肥、庐江、巢湖一线失守,那么其势力就要退到淮河以北。这样魏吴双方都把目光聚焦到东关濡须口,长达40年的魏吴濡须之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战役前期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领着大军南下而出濡须,号称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

孙权以甘宁领兵三千为前部督,自率七万主力进驻濡须。孙权方的将领周泰也率领军队前来抵挡曹军。[4][5]

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手下精锐一百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你受主上所知遇,与甘宁相比怎样?我甘宁尚且不怕死,你为什么独独怕死?”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得数十首级。此番造成魏军极度恐慌,误以为东吴大军来袭而起身备战,纷纷举起火把、擂鼓呐喊。等到曹兵反应过来时,甘宁已经撤退,回到了东吴军营。[6]当夜,甘宁见到孙权,孙权笑着说:“这也够把老头子(指曹操)吓一跳了吧,只是想试试你的胆子罢了”,于是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并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甘宁字兴霸),足相敌也。”[7]

战役后期

曹操出击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诸天从金庸开始的武侠之旅 武神海啸 我是你的小可爱呀 重开那天地洪荒 极品小相公 徒儿别怂,为师须菩提 幽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