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8章 打破文化壁垒的第一步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紧接着,汉灵帝密诏十常侍之一的毕岚让他主持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研究。从此一个臭名昭着十常侍淡出了世人关注,等到下一次坊间流传他的名字时已是万人敬仰。

毕岚此人在历史中可能并不出众,但是他的才能不可否认。熹平年间,他担任掖庭令,主要是掌宫人簿帐以及蚕桑女工等工作。

熹平六年(177年),毕岚奉汉灵帝的命令,铸铜人四列于仓龙、玄武阙,又铸四钟,皆受二千斛,县于玉堂及云台殿前,这种工艺可不是随便来一个工匠就行的。后来,他为了讨得汉灵帝的欢心,又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再转水入宫,造型非常拉风,寓意也很好,汉灵帝好一阵子的高兴。再往后,他又设计出翻车,将其旋于桥西,用来给南北郊路洒水,省去了百姓洒道之费。

从这些作品就可以看出此人技艺之高超,让他主持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研究确实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好好培养也许将来可以成为一代巨匠。

为了给这位将来的巨匠送一手“弹射起步”,刘辩既没有让他买月卡,也没有劝他用钻石,甚至没让毕岚看广告就直接给了他改良造纸术的技术,以及设计印刷机的思路。大量的处理方法让毕岚这个业内人士都赞叹连连。

最开始的时候,造纸术是从处理织丝后废品、次等蚕茧时漂浮的絮状物可以形成一层纤维薄片这一发现得到的灵感,在古书上这种产物被称为赫蹏或方絮。后来,随着需求的出现,人们开始主动研究制造方法,造纸术就开始成型了。

初期的造纸术法,原料主要是树皮以及一些破布。由于棉花在当时还没有流入汉朝,当时的破布主要是苎麻和大麻等麻纤维,加上树皮,这些都是很粗的纤维。

加上最开始造纸工艺十分简陋,许多粗纤维都尚未松散开,这使得所造出的纸张质地非常粗糙,韧性差,难以储存,易受潮很可能就自己裂开;表面也不是很平滑,对于墨水的吸附性也很差,并不适用于书写,最后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的汉和帝时期,同样是经过了一位太监蔡伦的改进,造纸工艺逐渐成型并沿用至汉灵帝年间,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提取纤维,这一步需要用长时间浸泡以及蒸煮的方式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最后得到初步散开的粗纤维;这一步往往浸泡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加上蒸煮的时候加的原料效率不高,使得造纸的周期被大大拉长,小的作坊产量自然就起不来。

第二步:打浆,这一步一般使用切断和碾碎方法使纤维彻底帚化,得到初步纸浆;

第三步:抄造,这一步需要把制备好的纸浆加水搅匀制成浆液,然后不断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行成薄薄的湿纸;此时取下湿纸就变成一个难题,没有成千上万次取纸经验很难保证能够每次取纸都是完整的。

最后一步:晾干,没啥好说的,字面上的意思。晾干之后取下来就行。

刘辩带着毕岚去提出改良方案的时候挺紧张的。毕竟是第一次毫无准备的去装大头蒜。见到完整的工艺流程时,刘辩心更是凉了半截。

好在刘辩是真的有两把刷子,随着详细的询问,先是为毕岚提出了增加原材料、调整碱液配方等建议。

之后又提出抄纸时掺的水也在刘辩的建议下也换成了药水,虽然刘辩不记得原料是啥了,但是其目的无非是减慢沉淀,让纸絮飘得更均匀,因此刘辩把目标告诉毕岚之后大胆的做了个假设说淀粉或许能派上用场,并嘱咐毕岚自己找合适的溶液。

最后又在抄纸器上提出建议,改用活动帘床纸模。构造上就是用一个可以自由拆卸的活动竹帘放在框架上进行捞浆,捞完取下竹帘,翻过来即可取下一张纸。

如此一来,一个抄纸器就可以反覆捞出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制霸北美:从一战劳工开始 铁血山河 抗日之铁血狂兵 我的绝色女邻居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