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而在皇权更迭、不合时宜、所托分人、党争和官僚化等很多方面。后世也有戏言王安石与王莽一样,都是穿越者,因为他的眼光与智慧,远远地超越了这个时代。
所以在被诋毁了八百年后,才在清末民初由梁任公起头,为他重新正名。
二人又寒暄了几句,船上也没有可招呼的地方,苏轼便换过衣服,带上头巾,准备下船与王安石同游江宁。
苏过心下着急,不愿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忍住了尴尬,喊道:“爹……爹爹,我想与你同去。”
苏轼回过头,说道:“可以,先去同你母亲说下,再问下你兄长。”他才陪大儿子游览了石钟山,自然不会厚此薄彼。
苏过赶忙跑回舱内通知,王夫人帮他理了理衣衫,说道:“出去转转也好,不过切记不要失了礼数。”
苏迨却不愿出去,他更愿意留在船上看书,如此,便只有苏过跟着苏轼同去。
苏过上岸来到父亲身边,听两人刚说完丧子之事,王安石第二次罢相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子王雱英年早逝,所以对苏轼幼子夭折一事心有戚戚。
不过两人见惯风雨,见苏过过来便扯开了话题,苏轼介绍道:“这是我三子过,熙宁五年生于杭州。”
苏过忙上前见礼道:“见过王公。”
王安石点点头,笑道:“我虽在江宁,亦常闻子瞻为子作诗。”
苏轼笑道:“左右一闲人,才得享天伦之乐。”
两人昔日为变法一事闹得颇凶,变法之初神宗皇帝全力支持王安石,像苏轼这样的反对派自然被发配地方。
后面的乌台诗案却与王安石无关了,他能活着出御史台还有王安石那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的功劳。
没想到十几年后,两人俱是不如意,反倒可以坐下来闲话家常了。
王安石说道:“官家此次恩旨让子瞻去汝州,起复之日不远矣。”
苏轼摇摇头,叹道:“老迈之躯,早已不堪一用了,看到朝廷告词有‘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一语,这才勉强行之,不负官家之意。”
二人虽分属不同阵营,但致君尧舜上的心意总是一样的。
王安石也是唏嘘不已,退下庙堂后,才发现新法的实施上确实有诸多问题;而苏轼正好相反,被贬出京城这些年,他多地为官,又黄州为民,开始看到变法中某些条例的可取之处。
苏过在一旁安静听着,如果记忆没有偏差,神宗皇帝的大限就是明年了,而王安石与司马光这对冤家也将在新帝改元当年、也就是后年相继去世,留下各自的余党继续争斗不休。
这么说也不对,其实也算不上余党,都是些摇旗呐喊之人,顶着他们的名号争权夺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