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王嗣忠毅然决然的再下一注,他不仅能文,而且能打,状元之名有武力值加成。
当初赵匡胤亲点王嗣宗、陈识为一甲,却在名次上犯了难,便让二人角力,王嗣宗得以胜出。因为是赵匡胤亲点的状元、而非赵光义,所以仕途几经磨砺,虽无大错,官场生涯却比宋太初还要艰难,内心更加敏感。换做赵匡胤在位,绝不至于这般落魄。
王嗣宗下定决心:错过赵光义,绝不能再错过赵恒、赵佑这对父子。
赵恒却被王嗣宗的战战兢兢吓了一跳,差点以为契丹兵临城下。
幸好只是刘纬的请立太子疏,但一样让人心惊,还有后患无穷之感。
开篇即否认儒家根本《尚书》,《尚书》本《书》,“尚”为孔子所加,尚书勉强算作史书之源。
当尧舜禹汤的合理性幻灭,《虞书》、《夏书》、《商书》真实性也就存疑,由《尚书》衍生出的儒家如何自处?
赵恒有种强烈预感,刘纬这封请立太子疏不闹腾个五六十年,不会有结果。但凡读书人,都会视其为眼中钉,绊脚石,人人喊打……
赵恒挥退王嗣宗,内心久久难定,有欣慰,有犹豫,有后怕,沉思片刻,挥笔涂去“守内东门登基故事则绝矣”。
这句太直白,就差指着鼻子骂“东宫六位”居心不良,有朝一日定会效仿赵光义行事。
赵恒有正天下视听的想法,却不想激烈到所有人都下不了台,也不愿将赵光义曾经不轨掀开,更不想推倒儒家重来……
过犹不及,怪谁?
赵恒自责不已。
之所以压着刘纬“别籍异居”奏疏,是想静待百官跟进,继而上演一出兄友弟恭的大戏,再勉为其难的礼送“东宫六位”出阁开府。
正是留中不发,给了御史里行一再上疏弹劾的勇气。
真就只是搏名之余为君解忧?而无其他阴私?
这就是朕亲自挑选的言官……赵恒忽然又想起宋太初。
御史言事毋告丞杂,固然令百官警醒,却也让温仲舒束手束脚,缺乏事前钳制手段。
一利起,必有一弊生。
两相比较,似乎御史里行的偏颇仍在容忍范围之内。
赵恒再次将请立太子疏留中不发,着手秋后算账。
风闻言事本就是御史强项,御史台的小道消息自然先人一步。
两御史里行一回察院便被胥吏、杂役报之以同情目光,六神无主的找上温仲舒补救。
温仲舒同样无计可施,人家前脚上疏请立太子,你们后脚便劾其不臣、且涉谶言事,怎不让人浮想联翩?属于无可救药型,遂命两人赶在刘纬之前,抄左坊墙四言绝句于右墙,权当洗心革面。
温仲舒的内心斗争比倒了霉的御史里行还要强烈几分,知开封府时,他一句话便能让那童子作打油诗自白于世。
现如今,那童子一句话便把御史折腾的死去活来,还敢在御史台前涂鸦、摆擂、寻捶,世道真的变了,祥瑞横行……
资善堂内的卢守勋、周文质则无半点侥幸,尽情享受暴风雨前的宁静。
他们身为天子家奴,比谁都清楚老赵家德性,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一众教授齐松一口气,改而商量堂内的自称是不是需要更正。
孙奭断然否决:“我等身负国本,当尽忠职守,不越雷池半步。”
一夜无事,天下太平。
次日旬假,百官休沐不休息,不约而同的关注着宫内动静。
以各种借口停留在通进银台司附近的胥吏没白等,文武百官突然风急雨骤似的上疏,大多搁置《尚书》不论,一味穷究请立太子一事。
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田锡上疏:窃睹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