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八佾舞,这样稀里糊涂地祭祀了一通。军中有懂得礼数的文士心里憋着笑,不过既然连劝谏都不敢,自然是不会笑出声的。
在这次祭祀之后,石勒又再命文士写一篇祭文,大意是自己虽出身蛮夷,但祖上是中原逃难去羌渠(康居)的飞廉后裔,与战国中赵氏同族;后来祖上回到中原,又在赵地生活了数代,所以称赵帝也理所应当。这番说辞其实石勒自己也明白唬不住士族,然而糊弄一下一般的流民还是不成问题的。
总而言之,石勒的一番巡游排场浩大,将自己进军南阳的消息传得天下皆知,好像生怕世人不知道他的进攻方向似的。
同时,石勒的进军倒是起到了另一个作用,那就是王敦得知石勒带着大军进入南阳之后,以为石勒又要南征,吓得赶紧从寿春分兵一大半去襄阳。所以即使石勒在豫州防守较为薄弱,但王敦也不敢从寿春反击谯城,只是在寿春干瞪着眼和赵军对峙。
当然,石勒对于王敦则是视之若无物,毕竟王敦去年方才大败,是不会有胆量主动进攻的。
终于,到了在抵达南阳的时候,石勒再次命人散布传言,说自己有百万大军,兵分三路,并且要在秋九月让三路大军同时进军,会师于长安。他知道这种消息桓景肯定不会相信,但多少能够在对方军中造成一定的混乱。
百万大军当然是假,那么秋九月同时进军自然也是障眼法。石勒的打算是让桓景误以为自己将趁着秋高马肥之时进攻,实则在七月就趁着对方秋收之际立刻进攻,打桓景一个措手不及。
此外,另一个消息也迫使石勒提前了进攻的进程。
几乎就在石勒的车驾浩浩荡荡地抵达宛城之时,从洛阳方向,支雄发来一封奏报。信中说弘农太守李头愿意投降赵国,将要以长史郭诵前来接洽,希望石勒派兵接应。
看到这封信件,石勒出于本能,颇有些疑心。
一来李头这个名字他还稍稍有些印象,先前此人大概是乞活军的首领,后来在乞活军被自己打散之后,也拒不接受收编,反而投了桓景,这样的人怎么会轻易投降呢;二来李头上任的时间也未免太巧了,自己方才将兵力布置妥当。
但看到了支雄转送的李头信件,石勒又觉得有几分道理。信中李头说自己从乞活军起家之时,与桓景并驾齐驱,也算是老资历;但自从投了桓景之后,李矩、郗鉴、桓宣、邓岳都成了一路主将,自己反而只做些征兵的事情,还是靠着旧友郗鉴为他说话,才担任了弘农太守一职。
石勒于是向一旁文吏询问桓景军中的任命情况,果然自从李头投靠桓景之后,只是负责招抚流民的征兵工作。在成为弘农太守之前,也不过只是一个杂号将而已。
看来信中所言属实。
何况经过石勒仔细思考,他发现自己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接纳李头投降,风险极低,收益极大。从风险来看,潼关方向的支雄、孔苌负责主攻方向,兵强马壮,不用担心会轻易失败。从收益上来看,自己发家时几次出尔反尔,打破承诺,信用已经几乎破产;现在急需一些正面的例子来千金买马骨,桓景不用李头,说明李头能力也就那样,倒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马骨。
他思虑良久,最终还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交由支雄自行决断——其实也就是默认支雄接应李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