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倪若水身体力行,经常到所属各县了解捕蝗情况,赏勤罚懒,与老百姓一道战斗灾区前线,广挖沟壑,点燃篝火,使得汴州捕杀蝗虫十四万担,还有杀死以后投入到汴渠顺流而下的蝗虫也是不计其数,并没有统计在内。由于倪若水领导有方,汴州地区蝗灾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的限度。倪若水和战友们笑了,老百姓们欢呼雀跃起来。因汴州处置得力,成绩显着,成了当时全国灭蝗的典范。
唐朝初年,民间私立学校在汴州寥寥无几,不成气候。倪若水任汴州刺史兼河南采访使后,下车伊始,便看到偌大汴州竟没有像样的启蒙教育,对于学习文化知识的私塾也是不成气候,办学规模小,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一些站在私塾墙头外面偷听课的贫家孩子,进私塾就仿佛进天堂一样,只能远听,而不敢进去。倪若水看此情景,感触颇深。就在开封推行民间私立学校,并聘请有资历的老先生担任授课。倪若水就要求学生们穿着要得体,手脚要干干净净。头上学前,学生家长还要手托方盘,盘里有一壶酒,两碟或几碟酒菜,有荤的素的,大人在前面托着方盘,孩子在后面跟着,穿着干净,脸上手上也是干干净净。开封就有一个学生,大人愿意让孩子上学,可孩子在学校里面瞎捣乱,老师就用戒尺打这名学生的手掌,一番惩罚下来,该学生手已肿胀起来,学生家长尊重先生的惩罚,这个学生回到家里,还要受到家里大人的训斥。有岁数大好几岁的学生,羞于上学,又想上学。这怎么办呢?这上学,可不是如意馆,愿意上就上,不愿意上就走,入学前还得要进行考试。汴州一个孩子十一岁时,“从学里中,羞于群儿为伍”,听说汴州刺史倪若水聚徒办学,便前往求学。倪若水对他说:“汝方为诵数之学,未可从吾游。当群省题一诗,中选乃置汝。”这个求学少年并不感到为难,遂作诗一首,没想到,人家所做之诗,居然名列前茅,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名声大噪。
当时,在汴州民间办学有两种层次。一是,先在离家不远的启蒙学校学习,考试合格后,便来到到稍远一些的学校学习诗文等高一级的文化课。倪若水在开封聘请一位鸿儒先生,曾举办一场“论语”课,听课的学生们专心致志,济济一堂。这次讲课收费,可这些学生喜欢听,被这位博学的先生给吸引住了。
倪若水忙完公务,便抽空去私塾给学生们上课,为扩大办学规模,倪若水劝生励徒,家贫而好学者,倪若水自掏腰包。倪若水治汴期间,文化启蒙和文化教育,在汴州蔚然成风。
有一个纨绔子弟名叫震英,这学生挺用功,就是背诵不过子曰诗云。一日,教学的先生让震英背诵,震英畏畏缩缩站起来,也不看先生,低着头,嘟囔着,邻座的同学也听不出念得是啥,先生支绷着耳朵,愣是没听出个子丑寅卯来。先生心里火苗顿生,让震英伸出手来,然后先生拿起戒尺狠狠地打向震英的手心,疼得震英龇牙咧嘴。看来,老先生真是火了。接着老先生对震英耳提面命起来,给震英编出了顺口溜,好让震英记住:张震英,调皮精,一着念书,哼哼哼,念一句,嗡嗡嗡,憋的脸,彤又红。
倪若水获悉后,便把那位教学老先生找来,严厉批评道:“子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像你这样教学,损害学生自尊心,那怎么能教好?”这位先生反省自己确实做的过分了,从此以后,这位老先生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教出来的学生人才颇多,就连震英,后来从戎,成为了一名战将。
公元716年(开元四年)农历十一月初七,宰相卢怀慎病入膏肓,自知大限已到。临终前,卢怀慎向唐玄宗推荐了广州都督宋璟,尚书左丞源乾曜等良臣,可替代他的宰相职位。
卢怀慎一生推崇佛教,光明磊落,遇事办事总是谦让推后,因此,被世人称为“伴食宰相”。可卢怀慎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身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