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一百零九章 血色成都 (第5/7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民间一直有个说法,成都陷落之时,大蜀王李顺并没有死,他化装成一个和尚,秘密逃出成都,继续率领义军跟官军战斗。那个被官军抓住杀死的李顺,只是个替身。

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云:“成都将破之际,李顺忽然召来数千僧人,搞了个千僧斋,招待以菜饭,念经祈福。又招数千儿童,皆削发剃度,穿上僧衣。早晨天微亮之际,僧人分东西两门出城,李顺也不知去向,估计是剃度后混在僧人队伍中逃遁了。宋军入城,逮捕得一位有美髯之壮士,相貌颇似李顺,遂杀之,这人其实不是李顺。蜀人传言,李顺逃至荆渚一带,躲进一座寺庙,当了和尚。”

荆渚在哪里,成都一直向东,过了“山之多不知其几千里,不知其几千万峰,山之高且大如是”的长江三峡,那里就是荆渚,也叫荆州。

也有传言,城破之时,李顺在相里贵、吴蕴等人的掩护下,冲出东门。官军来追,相里贵力战而死,吴蕴与李顺被官军冲散。李顺在义军的掩护下,逃往云南。

四十年后,宋仁宗景佑年间,在广州的大街上出现一位老翁,有人指认他就是曾经的大蜀王李顺。巡检使臣陈文琏带人将其逮捕,钉上木笼囚车押解进京。经复查核实,确系李顺无误。朝廷因为对平蜀将士论功行赏已过去多年,不想再声张此事,密令将李顺斩首。赏陈文琏升官两级,派为合门使,在朝廷做官。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至景佑中,有人告李顺尚在广州,巡检使臣陈文琏捕得之,乃真李顺也,年已七十余,推验明白,囚赴阙,覆按皆实。朝廷以平蜀将士功赏已行,不欲暴其事,但斩顺,赏文琏二官,仍合门祗候。”

陈文琏是泉州人,系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之侄,康定中期告老还乡。沈括曾在泉州跟陈文琏见过面,他家里有《李顺案专卷》,详细记录了捕获李顺的经过。

由此可知,李顺最后是被秘杀于开封监牢之中的。

同为起义军领袖,李顺与王小波不同。王小波是“吾疾贫富不均”,干的是杀富济贫,李顺是“均贫富”。

他把地主老财召集起来,令他们将家中的金银粮食,全部开列出来,按家中人口,留下够吃够用的,其余的全部上缴,由义军统筹调拨,赈济了贫苦百姓,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同时录用有才能的人做事,抚慰百姓,义军军纪严明,所到的地方,秋毫无犯。义军到达哪个州县,州县百姓都大开城门请他们进去。

义军失败之后,百姓一直对李顺念念不忘,在民间能够躲藏三四十年,可见,李顺深得民心。

南宋时,诗人陆游奉诏入蜀,他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成都江渎庙北壁外,画美髯一丈夫,据银胡床坐,从者甚众。邦人云:蜀贼李顺也。”足以证明,一个多世纪后,李顺依旧是蜀人心目中的大英雄。

一代布衣百姓之豪杰,风云激荡,闹翻整个巴蜀,英雄,永远都是一部不老的神话。繁花落尽,三十余载,不动声色,隐姓埋名于江湖,可歌可泣,可嗟可叹,斯人已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论功行赏

义军将领王盛,打开城门,迎接官军,有功于朝廷,诏令王盛穿锦袍佩束银带,高头大马,大张旗鼓在益州游街三天,以示恩宠。

老百姓恨透了这位义军叛徒,见到他游街,纷纷朝他扔臭鸡蛋、烂菜叶、砖头、瓦块。吐沫吐到地上,还要踩三脚。

收复成都,诛杀李顺,官军大获全胜,太宗召集群臣论功行赏,弹冠相庆。

有一名叫张舜卿的官员向太宗上奏道:“臣闻顺已逸去,所献首盖非也。”张舜卿说真李顺已经逃跑,现在拿住的不是李顺。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太宗一听,肺就炸了,怒斥道:“平叛才几天,你是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小公爷 被赶出家门后,我考上了文武状元 玩转明末 极品假太监 拜占庭:从丝路杀出的骑砍佣兵 李钊的古代生活 红楼一梦雪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