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第73章 受外敌侵扰
雁群添了四十六只新雁,可编四组轮番上场,收入翻上两番。原来十二只大雁快老了,出场的次数慢慢减少,在它们把本事传给了第二代三代后就退休。
鹿的队伍也壮大起来从四只增加到九只,原来的四只鹿正处于壮年时期一直卖着力,新鹿长到一岁就上场,收入也翻倍。
雁和鹿为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添置了两辆马车六匹骏马,树蔸和树根成了车把式。他们一行浩浩荡荡辗转三万里历时五年来到了蓬莱境地。
这地方叫临川,因有大潮河穿过而得名,大潮河两岸是巍峨的大山,大山脚下是层层叠叠的梯田。
他们脚下踩的这块土小地名叫滩头,原由是上头的河水转了一个“7”字拐形成一个巨大的沙土滩,约二十几亩。滩上覆盖着厚厚的竹节草及灌木,水边柳树成瘾。
祝宝丹说:“这个地方不错,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解仲玉说:“先生好眼力,我知道先生的心意,主要是这里有大雁的水上乐园,马和鹿肥美的牧场。我们不走了就在这里扎根,我也厌倦了流浪生活。”
“好,就在这里买块土地安家乐业。”刘本恩说。
解仲玉说:“就以你的名义买土地吧!”
刘本恩说:“不行的,大哥永远是主,小弟永远是辅主的。”
解仲玉说:“我不便透露真实姓名。”
“那就化个名吧,在这眼睛不认识鼻子的地方谁知道你叫什么,谁管你叫什么?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你的本名,只管你叫大哥就行。”刘本恩说。
于是解仲玉化名为鹿大山挨着滩头买下那一片土地,五十三亩。背靠大山建了一所高墙大院。他们决定不再卖艺为生,过男耕女织的生活。
孩子们学些手艺,树蔸学木工,树根学打铁。
这个地方风调雨顺,土地肥沃。虽然鹿大山对农事一窍不通,但刘本恩是种田的好手,完全不用鹿大山沾边。他忙不过来时或请短工,或把田地租佃出去,不会让一寸土闲置。
粮食大丰收了,刘本恩就在集市上开了一家粮庄销售余粮,维持家庭开支。
鹿大山本是练家子,这几年迫于生计忙于奔波有些疏于练习,现在安顿下来,于是他就耍起双斧,练起拳脚来。
那些短工、佃户见识了他的功夫就把子孙送来拜师学艺,后来四里八乡的练武者慕名前来讨教,于是他开了一个武馆。
女人们也发挥自己的特长,纺纱、织布、刺绣。她们的织品、绣品受到当地女人的青睐。
刘本恩又挨着粮庄开了一家绣品店,富家太太小姐们不惜重金求得她们的作品,经常出现断货的现象。
几年下来他们拥有上千亩良田,骡马成群,钱庄、粮庄、布庄、绣庄几十家。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安居乐业的日子没过上几年就不太平了,出现了倭寇来这里骚扰,有时十几个有时几十个趁夜色打家劫舍。
人们说这些倭寇不是这块土上长出来的是海水冲来的,凶猛,没有人性,是一些无根无种的家伙,称他们为东瀛鬼子。
鹿家用方石垒了院墙又高又厚固若金汤,有武馆学员作护院队日夜巡逻,又养了十多条恶狗看门,鬼子不敢靠近。
倭寇越来越猖獗,光天化日之下强奸打掳、杀人越货。附近的妇女儿童都到鹿家来寻求庇护。
鹿氏菩萨心肠,来者不拒。一下子百十号人口吃茶饭,要东西交卷。
不是说鹿家养不起再加十倍也不在话下。只是生活的物资必须从外面运输进来,这下给倭寇有机可乘。
一次,鹿家出去采买的马队遇上了倭寇,货给劫了,人给打残了。解仲玉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