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诸人都沉默了,这书简上所写的东西他们闻所未闻,什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些只让他们看得是云里雾里,所以一时间倒也难以发表什么高论!
对于这样的反应,刘协并不讶然,在这个三国时代,任谁看到这样一份资料只怕都会呆上一呆,因为这竹简上所写是三省六部,大唐朝的行政机构,也是刘协昨天苦思冥想了一夜的政治体系,当然,刘协选择唐朝是有他的原因的,大唐朝疆域辽阔,富庶强大,被称为礼仪之邦,至使许多边陲小国都俯首称臣,可见其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这种政治体系的产物,在唐朝初期,李世民就是制定了这种政治体系才会有贞观之治,才会有大唐盛世,这是其一,还有另一个原因却是来自于刘协本身,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何其之多,可他也只有对三国,对大唐可以说得上比较理解,所以这也是促使他选择大唐的必然结果!
既然说到三省六部,也许各位看官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这里左手有必要交代一番,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下有司,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
当然,这里左手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番,刘协用数十书简方才写成,自然极为详细,而这数十书简中却有一篇让诸位大臣都有些困惑,那就是三省之间的关系: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军国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门下省如果对中书省所草拟的诏敕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凡中央各部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认可以后,方送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或草拟批答,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
这就是让诸人困惑的地方,自古以来,君权为重,虽说有大臣议事,但在最后拍板定案的还是皇帝一人,只不过皇帝是与臣下商议,臣下可以提议,却不能直接反对,而这里所说的“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却让众人大跌眼镜,因为这就是说如果皇帝的决策与门下省的决策出现差异,门下省可以驳回叫板,也就是说这皇帝虽说是这天下的统帅,但这天下却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了,当然,睿智一点的都可以看出,刘协这么做就是为了集思广义,可是如果真有一天门下省与皇帝之间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且对峙不下,那么此时又该听谁的命令呢?门下省?还是皇帝?正所谓蛇无头不行,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敲定主意的人,这最终将会演变成一个烂摊子!
就在众人沉默之时,荀彧忽然站了起来,他是政治出身,在曹操身边时,就是专门负责这些事情,所以他比任何人的反映都要快些,也是第一个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关系理清的人,当然,他也看到了这三省之间相互约束相互合作底地方,而这样的好处无非就是不让一党独大,让帝权稳固,而同时又能集思广益,发扬集体智慧,所以在他心中,他是十分佩服刘协的,能架构出这样大胆,这样紧密,这样远见的政略,确实不同凡响,不过,他亦看出了这种政略的弊端,正如前面所说,如果帝诏与门下省发生对峙,那该如何,所以他当下也不犹豫,率先站起,拱手道:“圣上,臣有疑问!”
刘协微微一笑,能有疑问才说明这群人是真真正正用了心思去看了自己所写的东西,所以忙道:“但说无妨!”
荀彧领命,沉声道:“臣想问,万一门下省与圣上的诏令发生冲突,那么这决策将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刘协当然想过,这可是和他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所以当下便道:“很简单,如果门下省的决策与朕的不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