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三百六十八章 内外兼修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张迪在哪儿,冯过是知道的。

此次征讨叛军,冯通判并未随军出征,而是作为后援呆在铜鞮统筹粮草运输供给。

杀鸡焉用牛刀……咳,区区流寇草匪,用不着冯大人亲自出马。况且,粮草事关重大,也需要得力之人主持指挥。

物资补给是战争保障,决定战争的胜负,后勤官绝不好当。

“食者,民之天,兵之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用兵制胜,以粮为先”,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无论是处在进攻还是防御状态,粮草都是其生命线。

“粮道”问题往往成为一场战争的决胜因素,甚至会影响一国之兴衰。古代的善战者,也往往是利用粮草而决胜的大师。

军队的后勤运输,完全靠人力和畜力,加之当时交通条件极差,使得远程运输任务格外艰巨,而中途的耗费也往往成倍增加——

“百里之内,供二万人食,运粮者须三千六百人”。

“六斛四斗为钟,计千里转运,二十钟而致一钟于军中也。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得一石。言远费也。”

如果把二十“钟”粮食运到军中,到达目的地只剩下一“钟”;同样的,把二十“石”粮食送到军中,实际也仅仅得到一“石”。

所以,“运粮不但多费,而势难行远”。因为兵粮运输上的困难,古代中原用兵打仗极难实现草原民族那般的长途奔袭,而且他们一旦孤军深入敌境就将陷入断粮的尴尬境地。

而如果是需要长期对外作战,长线运输甚至可以影响倒一个国家的兴亡——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一场出兵十万的战争,至少要影响七十万个家庭不能正常从事生产劳动,而这必将对该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而如果这场战争持续时间较长,即便是强盛如当年的盛汉,也将在战争中万劫不复,正所谓“国之贫于师者,远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尽管在古代粮草运输是一件苦差事,但战争的发生往往不是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要想取胜就必须有良好的粮道维系能力。在这方面,萧何就是大师级的人物。

在楚汉战争中,萧何虽然不像韩信那般冲锋陷阵、攻城略地,但他镇守关中,通过水陆运输,将粮草远远不断的运往前线,支援刘邦作战,为其战胜项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所以,在大汉开国论功行赏时,刘邦认为萧何功居第一。而与之相反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大部分中原王朝的北伐者们。当国力强盛时,他们往往对北方游牧民族采取攻势,但千里运粮,特别是运到荒芜的大漠地区,其损耗之大可想而知。

而由于运输组织不力,中途耗费巨大,致使国内百姓疲困,进而引发天下骚动,最终可能还会导致王朝的动荡,西汉由盛而衰就是如此。所以,多数王朝才会选择更加保守和低成本的修长城。

而善战者在保护好自身粮道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的断敌粮道,这是他们的“取胜之匙”。

在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时,如果能够千方百计的截断敌人粮道,必然会使敌人陷于饥饿状态,而且随之而来的还有斗志的丧失,甚至是直接崩盘。

比较着名的例子就是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星夜奔袭袁绍的粮草储备之所乌巢,致使其全线崩溃,而曹军再乘胜出击,取得大胜。

而在攻城战中,进攻一方的将领们也往往利用断粮的方式,使一些坚固的城防彻底屈服,具体的做法是:

一、深沟高垒,在城池四周挖掘深沟,筑起营垒,切断城外与城内的物资联系;

二、夺取敌人在城外的粮草储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神华一家 鸿儒求道 混沌之源 我在诸天逐渐全知全能 最强减命系统之生命主宰 阴阳伏藏 云飞扬林雨初天武神帝最新章节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