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回到薛敬的庄子里,其他人按约定的时间,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看到人都到齐了,王恕、马文升和刘健迫不及待地要求,大家赶紧坐下来,好好分析苏州大饥的根源。
他们经过多次实践调查,案例分析,已经尝到甜头——过去许多时政弊端,往往是稀里糊涂,以为看明白了,实际上还是雾里看花。而殿下推行的实践调查和案例分析,就像庖丁的刀,三下五除二,就把弊端的原委、影响和根源,一一展现出来。
王恕打响了第一炮。
他和钱安一组,照着手里那叠纸念的是他这一组调查出来的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景泰元年以来,茧丝、绸缎的价格不断上涨,结果三吴之地,不少大户把田地去稻种桑。景泰三年秋冬三吴大旱,四年春旱,夏天又是台风又是洪水,稻田被冲毁不知几凡,粮产欠收。”
“景泰二年,苏州粮价是一石二钱七分银子。景泰三年,苏州粮价是一石二钱六分银子,波动不大。但是到了景泰四年,粮价猛地涨到一石五钱三分银子,翻了一倍有余。粮食欠收,粮价暴涨...”
巴拉巴拉,王恕说了大约三千多字,然后斩钉截铁地说道:“以上,就是我们调查出来的,去年苏州大饥,暴民四起的根源。”
“谢谢石渠先生和钱兄,你们的调查详尽,尤其是数据,列得十分清晰。官吏可以妙笔生花,把坏事编成好事。但是数字不行。”
“因为你编了一个假数据,需要再编十个假数据去掩盖它,结果处处是漏洞,自己把自己给暴露了。所以相互印证的真实数据,能帮我们找到藏在种种迷雾下的真相。”
朱见深勉励了一句,又问道:“下一组是约斋先生?”
“是的,下官与谭思忠一组,现在由下官来念我们这组的调查结果。”
马文升拿着一叠文卷开口了。
“按例,浙江秋粮米额为二百六十六万七千二百石。景泰三年秋冬,江东大旱无雪,四年春旱,夏天台风和大水,天灾不断,浙江也受到波及。秋粮米额缴纳不足,浙江各州县纷纷就近到苏松买米完缴。进一步推动了苏州的粮价上涨。”
“经谭志忠提醒,下官特意调查了宝钞与银子兑换比例的波动。”
朱见深举手打断了。
“约斋先生,打断一下。志忠,你为何提醒要去调查宝钞与银子兑换比例的?”
谭纯答道:“殿下,因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去年苏州大饥,受灾最严重,出来闹事的暴民中,人数较多的是苏州织户。”
“现在城外住在窝棚里的饥民,近半都是原织户。而属下调查到,织户纺纱织布,从织染局所得报酬,有一部分是宝钞。”
“此前殿下跟属下说起过,银子、铜钱、宝钞,都属于货币,货币的价值在于它的购买能力。众所周知,宝钞贬值非常厉害,银子倒是很坚挺,所以属下提醒约斋先生,顺便调查一下宝钞与银子兑换比例。”
“好!”朱见深满脸的欣慰。
自己一直对身边的小伙伴们言传身教,终于见到效果了。
看来他们会是第一批受到自己影响,能够契合自己理念,支持自己后续革运举措的人。
刘健有点懵,宝钞和银子兑换比例,购买能力,这是什么意思?
他不由自主地转头看向李东阳。
可是这位顺天府神童却故意把头扭到一边去,昂着头,鼻孔朝天,不可一世。
刘健又气又恨,却又发作不出来。
刚才在等待的时候,李东阳出了几道应用题,什么田赋统计,军队用粮多少的与实务相关的“应用题”,自己这个河南举人,看得一头雾水,只是读懂了题目,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解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