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三十九章 找心腹需要费时费力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朱见深双手一摊,一脸不主动、不否认、不负责的样子。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一成不变的良法。洪武年是好法,永乐年是良法,宣德年是平法,正统年说不定就是恶法了。”

“《易经》一万六千多字,翻来覆去,讲得就是一句话,‘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任何事,包括任何制度,只要穷尽到了极限,必须要变,不变不行。”

“一变就通,通畅了就能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又是穷尽。循环不断啊。”

说得真好!易经就是讲变化之道。殿下虽然年少,但真得不容小视。

刘健在心里琢磨着,大为敬佩。

但是《易经》与里甲粮长制有什么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啊!

“殿下,里甲粮长制,国朝初年发挥了那么重要的作用,怎么一下子就不行了呢?”

前两日听完朱见深那番见解后,刘健用心研究了一下里甲粮长制,越研究越发现这是个良法,北伐、一统天下、打败北元,它居功甚伟。

太祖皇帝英明!

现在殿下一转身说它不合时宜了。虽然说穷则变,可殿下你也变得也太快了吧,让我一时适应不了啊。

“究其原因,那是国朝建立时,天下大乱,太祖皇帝治乱靖平,是从动到静的一个过程。太祖皇帝以静为目标,制定了如里甲粮长制,农、军、匠分户等多项静态法规,就是营造一个平静稳定的环境,让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们休生养息,尽快地恢复元气。”

“由动入静,静态法规?”刘健和李东阳喃喃地念道。

“是啊,看看太祖皇帝的种种法规,大多数都是要把百姓固定在田地上,男耕女织。再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编成里甲,让乡村富者承担起教化和管理百姓的责任。然后里甲组成一个个封闭的村庄,互相监督,互相扶持。”

“这种静态法规和体制,是大乱之后最需要的。百姓们有自己的田地,安安心心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种、蚕织、服徭役、纳赋税,岁月静好,偃然无忧。”

看到刘健、李东阳等人都听进去,正在用心思考的样子,朱见深十分欣慰。

在紫禁城,自己利用便利的条件,翻阅了《皇明祖训》、《大诰》,把太祖皇帝制定的国制条律,了解得七七八八。

再利用这次南下的机会,与各地实际情况相对比,发现了太多的问题。

太祖皇帝给后代孙,留下了一个天坑啊。朱由检在煤山歪脖子树上的那根绳索,是太祖皇帝在大明立国之初,亲手编织成的。

这一点,自己在去到南京之前,就已经确定。所以才有孝陵享殿的那番“祖孙对话”。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需要招揽足够多的人才,帮自己去做。同时也需要创造和挖掘出足够多的利益,驱动人民跟着自己走。

这一切,从现在开始。

朱见深的声音清脆爽朗,说出来的每一个字都钻进众人的耳朵里,直至心里。

“但是数十年过去,地方上休生养息,静极则动。有富者更富,有富者变穷,有穷者变富,有穷者更穷,乃至逃亡。”

“田产财富在变化,人口户籍在变化,那么把人口户籍、田地财富限制在一个框框里的里甲粮长制,自然就落后了。朝廷该重新丈量田地,编制户籍,重新确定新的户籍和财税制度。”

“朝廷不做,缙绅贡举们就会去做。他们会填补里甲粮长制崩坏后,地方留下的权力空白。他们会垄断地方的权力和财富,截留和分享赋税。”

刘健喃喃地说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动极则静,静极则动。里甲粮长制确实该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逍遥小贵婿 咒回:从魔虚罗到英灵召唤 夙志 骗子世家 游戏民国